第153章 兖州刺史(1/2)
崇德殿中,刘协高居龙椅,伏案不断在竹简之上批注。
贾诩荀彧等人尽皆站立,等着陛下开口。
兖州初平,仍旧需要文治武功并举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刘协现在需要一个人来替他治理兖州。
张邈张超之死对于时局影响不大,这两人本来在历史中也造成太大的影响,当前主要的一点,是在兖州推行均田制。
让兖州的百姓们看到刘协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但这就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了。
司州有刘协坐镇不用多说,豫州有杨彪,他可是历史上坐便三公之位的重臣,也没问题。
徐州陶谦嘛,人虽然名气不如前一个大,但徐州百姓对他都比较爱戴,到时候刘协下一道旨,也没问题。
可兖州,刘协该派谁呢?谁能替他推行均田制?
贾诩善谋,荀彧善政识人,心中清楚均田制的好与不好。
对于时局而言,均田制无疑是一桩好事,能够让无地庶民跟流民有田地耕种,不再为害一方。
但荀彧洞悉世事,心中明白均田制不过是清查人口的手段之一,有识之士都明白陛下的下一步棋下在何处。
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能够缴纳税赋的都是有地小民,他们除了税赋之外,还要被征发徭役,是大汉的基石。
而如今大汉十三州,跨州连郡者数不胜数,其田地更是广袤。
田地需要耕种,耕作除了耕牛之外,最需要的便是人口。
如今司隶一州看似广袤,在籍人口却不过二百万。而在光和年间单单是河内一郡便有三十五万户,一百七十万在籍人口。
更别说弘农,河南等大郡。
虽从先帝至今,司隶一地先是蛾贼,后是白波,董卓之祸,人口锐减。
可多少人变成逃民,多少人被世家豪族藏匿,荀彧心中有数。
刘协没有抬头,淡淡的问了一句:“兖州一地不再设立州牧,今朕欲以一肱股之臣出任兖州刺史,诸位可有推荐?”
贾诩默默看了荀彧一眼,并未出言。
他是关西人,跟荀彧交流只限于共事,私下的交流几乎为零。
此刻推荐兖州刺史,他便将自己摘开,不愿参与其中。.lnㄚ.nt
作为刘协的近臣,他也知道陛下心中有数,人选始终要丛那几个老臣当中择选其一。
“太仆朱儁忠良肱骨,可为兖州刺史。”荀彧一揖到底,道。
刘协停下毛笔,看向荀彧。
朱儁此人乃是寒门中人,清望不著,光和年间出任交州刺史也全然是因为交州路途遥远,朝中文武无一想要南下蛮荒之地,才有了朱儁发挥的余地。
其人先是回到家乡,募兵五千,随后才南下交州,刚柔并济之下,交州反叛土著或死或降,他也因为功勋回到洛阳。
及至黄巾之乱,大汉需要武人的时候,朱儁首度与尚书令卢植,北地太守皇甫嵩两人相提并论,担任右中郎将平定黄巾。
如今他在洛阳担任太仆,位高权重,却是虚名。
董卓当权之事,他不愿与董卓苟合。今日刘协独断朝堂,他又全然没有发挥之处。
只是刘协记得,朱儁此人屡次入朝。
在董卓,李傕当政的时候都是三公九卿之流的险要职位,与关西人的关系并无太多裂缝,更不会不溶于对方。
“朱儁身兼要职,不可轻动。”
贾诩垂首看着脚尖,隐隐明白陛下意思。
朱儁的要职乃是董卓任命,此刻提及便让他明白一件事情。
陛下温良不假,却对从未表明心迹的臣子,仍旧防范,不能给其实权。
如此一来,兖州刺史这一显耀职位能够出任的人,少了大半。
同时曹操出言:“御史中丞皇甫嵩才干出众,深知兵事,忠谨为国,可为兖州刺史,坐镇一方。”
皇甫嵩作为关西人,在关东人的朝堂有些另类。
早年便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
皇甫嵩便是安定人,其父伯都是一地太守,军功卓著。
而他在担任北地太守一职的时候,境内贼寇尽殁,征讨黄巾,出任冀州牧,都是他人生的巅峰。
历史上的他因为在中平六年之时得罪董卓,险些被其诛杀。
如今皇甫嵩虽然得了自由,官职却一尘不变,整个朝堂似乎都忘记了他一样。
除了荀彧。
他在董卓入洛阳之前便是黄门侍郎,职位类似于后世的秘书长,俸禄不高,六百石,但却位卑权重。
无论是古今,能够接触皇帝的人都是妥妥的当权者。
可惜,皇帝被董卓控制,他的黄门侍郎索然无味,便归隐颍川。
这一次成为皇帝的谋主,兖州之事谈不上光明正大,随后要稳定地方必须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忠臣才行。
朱儁不行,那就皇甫嵩。皇甫嵩要是还不行的话,那就只能卢植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朱门
毒液诸天
地下城的开挂玩家
盗香
语圣
西游世界里的道士
精分大佬的日常
刘冬童子彤
美人记
智霸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