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篇之墨子(7/9)
目的。[1]
3主要作品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22]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22]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如今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22]
相传墨子收藏图书甚多,有简策达三车之多。《墨子》中记载称其“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据《墨子·贵义》载:“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墨子曾自称“吾见百国《春秋》”。他说:“先王之书,予以见之”。《墨子·明鬼》篇记其:“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说明墨子非常熟悉前代典籍,并有自己的著述多篇。清末学者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说:“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载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墨家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正统十年(1445年),张宇初奉敕,将《墨子》刻入《道藏》。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汪中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现存《墨子》53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如今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上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22]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22]
■按照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22]
◎第一类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22]
《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
◎第二类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22]
《尚贤》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节用》上中篇《非乐》上篇《明鬼》下篇
《尚同》上中下篇《非命》上中下篇《天志》上中下篇《节葬》下篇《非儒》下篇
◎第三类
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22]
《经说》上下篇《经》上下篇《大取》《小取》
◎第四类
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22]
《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
◎第五类
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22]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末世之雍正帝妃传
三界协管员
人类的故事-The Story of Mankind(英文版)
万妖圣祖
穿成影帝作死未婚夫[穿书]
娇宠王妃:误惹妖王殿下
烛龙之心
青云直上
全球修真[直播]
特种兵痞妃:狂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