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篇之子罕(前575—前532在任)(6/6)
,害的意思。臧,善,好。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文】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原文】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2)立:坚持道而不变。(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9·31“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出处】《论语·子罕篇》选自《论语》第九章。
本章已完成!
破局者
沉睡万年我家的狗都飞升了
本神还没死呢!
天生一对竹子不哭
今天就是末日
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
官道之活色生香
网游之天谴神兵
明朝大昏君
掌门师叔不可能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