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卫武公(前853——前758年)(4/4)
子靖伯立为国君。靖伯逝世后,儿子贞伯立为国君。贞伯逝世后,儿子顷侯立为国君。
因顷侯用厚礼贿赂周夷王,夷王便又命卫国君称侯爵。顷侯在立为国君十二年时逝世,儿子厘侯立为国君。
厘侯十三年(前841),周厉王逃亡到彘地,由召公、周公共同掌管政权,号为“共和”行政。厘侯二十八年(前827),周宣王立为天子。
四十二年(前813),厘侯逝世,太子共伯余立为国君。共伯之弟和曾被厘侯宠爱,厘侯给了和很多财物,和便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厘侯的墓地袭击共伯余,共伯被迫逃到厘侯墓道自杀。卫人把共伯埋葬在厘侯墓旁,称之为共伯,立和为卫国国君,这就是武公。
武公即位后,重新整饬康叔的政务,百姓和乐安定。四十二年(前771),犬戎杀死周幽王,武公亲自指挥部将辅佐周天子平定犬戎的侵袭,建立了战功,周平王命武公称公。五十五年(前758),武公逝世,儿子庄公扬立为国君。
3卫武公与武公祠
卫武公(公元前853年——公元前758年),系卫国第十一世国君,卫釐侯之次子,姓姬名和,朝歌人。公元前812年继位,在位55年,执政其间,能修康叔(卫国始祖)之政,政通人和,国力强盛。
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1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史记·卫康叔世家》)。就是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杀死幽王。武公得知消息,马上率卫国之精兵强将,协助周平王平息了犬戎叛乱,又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因卫武公的功勋卓著,所以周平王把当时最高的官衔“公”封给卫武公。
卫武公是一代名君,他勇于自儆,百采众谏,百姓和集,年虽耄耋,犹与臣共勉,曾作诗《抑》以自勉。诗云:“辟尔为德,俾藏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修德养性,使它高尚美好。举止要谨慎,行为要规范,仪容要端正,不犯过错不害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正如《国语·楚语》所记:“昔卫武公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戎我”。
(注释)自儆:让自己警醒不犯错误。儆,jg。耄耋:di,指**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愆:qi,罪过,过失。僭:ji,超越本分,冒用上者的职权行事。箴z儆:告戒自己不犯过错。谥:s,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
卫武公终生国是,上佐周平王平息戎患,在国内修康叔之政,兴办牧业,增修城垣,政通人和,深得周、卫百姓爱戴。又在朝歌北之淇奥一带兴建我国最早的华夏园林——淇园。卫人歌颂卫武公的《诗经·卫风·淇奥》以淇园竹比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首开淇竹文化和华夏竹文化之先河,淇园之美从此名闻天下,淇竹、淇奥与卫武公的名字融为一体,成为“君子”的化身。淇园曾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竹子繁育基地。后经汉武帝塞瓠子河决口,东汉河内太守寇恂讲武肆射,两次大规模的伐竹,使淇园遭到很大的破坏;但到东汉章帝时,淇园仍是那么美丽诱人,汉章帝率朝中文武大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多姿多彩的淇园。公元前758年武公去世,被谥为“武”。《淇奥》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意为: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似象牙一样被切磋过,似美玉一样被琢磨过,多么庄严和威武多么光明和宽广的心胸,这样一位君子,让人们永远不能忘却。后人又于淇园内建武公祠,每年春秋祭祀。将祠前的石河,更名思想德河,河中游的槐荫店改称思德村,均为思武公之德而改
。
本章已完成!
禁欲总裁,求放过
爆笑校园:校草大人,嫁给我!
只手遮天
哥哥他总断我姻缘
觉醒之破袭
我契约妖灵啦
神印
宦海沉浮:我的绝色女上司
雇佣兵穿越之王妃难当
游戏小工之元素操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