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名臣篇之季札(前576一前484年)(6/7)

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太伯可以说是道德的巅峰,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我读《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国和荆蛮的勾吴是兄弟啊。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7人物秩事

墓上挂剑

季札出使晋国的时候经过徐国,他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看着季札的宝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显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季札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札出使在晋国后回到徐国时,徐君已经在楚国去世了。季札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季札的随从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能用来赠送别人。”季札说:“我不是赠给他的。不久前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神色显露出想要这把宝剑;我因为有出使上国[1]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却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孤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后离去。徐国人赞美季札,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2][3]

季札葬子

季札第二次出访北方,他的长子亦随行;但在回程经过齐国时,儿子却急病死了。当时难以将尸体带回吴国,只好就地埋葬。根据记载,当时季札举行的葬礼是如此的:首先挖一个土坑,要挖得深,但不能冒出水。下葬时,死者只穿着平日服装,并未更换华衣。灵柩放下,用土覆盖,大小刚好掩住墓穴(广轮掩坎),并略为堆高,称为“封”(古代葬礼,仍未流行把坟堆高,亦未植树以为标记,称为“不封不树”,后世才慢慢堆土为坟),高至人俯身就可以抚著(隐)。季札举行葬礼时,“左袒、右还”,即袒露左臂,然后从右边环绕墓茔,一边走一边呼号,三次,说:“骨肉归于尘土,这就是生命呀!但灵魂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去!”之后,季札便踏上归途。[4]

8推崇圣人

作者:徐敏书籍信息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9787229003609

开本:16

定价:39.80元

内容简介

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

季札可谓礼乐的化身,而中国正是礼乐之邦。季札身上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等优秀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而这些美德也正是现时代的主旋律。

季札在中国思想史、文艺史、政治外交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但因为季札的资料存世极少,所以虽然从古至今不断有人提及季札,但真正意义上研究季札的却并不多见。

《季札——曾与孔子齐名的圣人》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季札的专著。《季札-孔子推崇的圣人》的面世,填补了先秦史、儒学史、文艺史等多个领域的空白,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潜心传统文化多年,以历史的眼光、时代的视角对季札的一生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在创作过程中,整理前人成果、搜集最新资料、考察季札遗迹,从而做到内容翔实、有理有据。

编辑推荐

吴培恩称季札为“儒家的先驱”

金学智称季札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开山祖”

南怀瑾称季札为“周末第一文化大使”

冯学成称季札为“高士、逸士、博士”

作者称其为“春秋时与孔子齐名的圣人”

苏州,季札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排名第一。

常州,季札在淹城博物馆暨武进名人馆排名第一。

江阴,季札无论在古代的乡贤祠,还是在的名人馆中,都排名第一。

这些江南重镇,都不约而同把季札列为第一先贤。

因为他,江南的文明史要大大提前,提前到与中原孔子齐名的季札的时代。

目录



前言南季北孔——还季札圣人地位

第一章季札的家世

第一节季札先祖之西周

第二节季札先祖之吴国

第三节季札的出生

第二章季札让国

第一节季札让国

第二节季札让国的国际影响

第三节季札让国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季札观周乐

第一节请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重生在八零 死亡列车 超级科技工业 离凰 登堂入室 古玩人生 重生混元道 陪影后师姐去抓鬼 石默 英雄无敌大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