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君王篇之郑穆公(前627~前606在位)(3/3)

场被郑国将士俘获。宋国主将被俘,副将乐吕也战死,全军大乱,溃不成军,惨败而逃。郑国大胜,获战车四百六十多辆,斩首一百多人,生俘二百多人。

与晋结盟

公元前610年(郑穆公十八年),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赵衰的儿子赵盾)闻报宋国的公子鲍杀死了其兄宋昭公,自立为君,便命大将荀林父率兵马讨伐宋国,又传榜郑国、卫国、陈国派兵马相助。宋文公(公子鲍)得知四路兵马伐宋,心中害怕,忙派右师华元到晋营求和。华元到晋营,向晋将荀林父讲明宋昭公是个无能的昏君,又讲宋文公为人谦逊、礼贤下士、仗义疏财、助济贫民、国人信服、众臣爱戴,是位贤君。同时,又向晋营赠送金帛,犒劳晋师。因此,晋将苟林父准许宋人求和,命四路兵马停止伐宋。

这时,郑穆公率领郑国兵马助晋伐宋,见荀林父私自准宋人求和,停止大军伐宋,大为不满,对荀林父说:“我们呜金击鼓,跟随将军伐宋,讨伐宋人杀君之罪。将军若许宋人求和,以后乱臣贼子将得逞!”荀林父不听郑穆公意见,与宋人结盟。郑穆公怨恨晋人,说:“晋人惟赂是贪,有名无实,不能图霸业。楚王新立,将有事征伐。不如弃晋从楚,可以自安。”便派人去楚国,和楚国结盟,背离晋国。

同年八月,晋国又约宋、齐、卫、陈、许、曹等诸侯在扈地(郑地,今河南原阳西)会盟。会盟时,晋君以郑国暗地通楚为由,不准郑穆公去扈地参加会盟。

这时,郑国的执政大臣公子家听说晋君怪罪郑人通楚,不准郑君去扈地会盟,便写信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告诉其郑国历次亲晋的事实及通楚的原因,信中末尾说:“郑国居两个大国之间,就必须从属于一个强国,非晋即楚。有什么罪过呢?郑国被逼得急了,不但不会亲近晋国,反而会投靠楚人。”

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看了公子家的信,不但不再指责郑国,反而准许郑穆公去扈地会盟众诸侯,与郑国再次结为友好。

公元前606年(郑穆公二十二年)初,楚庄王又因郑国与晋国结盟而讨伐郑国。

坎坷一生

公元前606年(郑穆公二十二年)十月,郑穆公去世,终年四十三岁,他经历了许多**,是一位一生坎坷的国君。其子公子夷继位,是为郑灵公。

2为政举措

郑穆公在位时期,先后与楚国、晋国结盟,使得免遭亡国之险。并帮助楚国讨伐宋国,大败宋军,获战车四百六十多辆,斩首一百多人,生俘二百多人。

3趣闻轶事

郑穆公的母亲是南燕国之女,姞姓,故称燕姞。公元前649年(郑文公二十四年),燕姞梦见天神给她一支兰草,并对她说:“我是伯鯈(伯鯈是南燕国始祖)。我是你的祖先,把兰草作为你的儿子,兰草是国中最香的草。”燕姞把梦讲给郑文公听,郑文公便与她同房,又给她一支兰草作为凭证,于是生下儿子,取名为兰,即郑穆公。

4历史评价

《史记》:“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

郑国大夫石癸:“馀庶子无如兰贤。”

5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参见:郑世家

6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郑文公,名踕。

母亲:燕姞,南燕国之女,姞姓,故称燕姞。

兄弟

太子华,被郑文公所杀。

公子臧,被郑文公所杀。

公子士

公子瑕

公子俞弥

妻妾

少妃桃子,生夏姬。

子女

儿子

郑灵公,名夷。

郑襄公,名坚。

公子去疾,字子良。其后七穆之良氏。

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七穆之罕氏。

公子騑,字子驷。其后七穆之驷氏。

公子发,字子国。其后七穆之国氏。

公子嘉,字子孔。其后郑国孔氏。

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七穆之游氏。

公子舒,字子印。其后七穆之印氏。

字子丰。七穆之丰氏。

字子羽。其后羽氏。

字子然。其后然氏。

公子志,士子孔。其后无考。

女儿

夏姬(姬姓,因嫁夏御叔故称夏姬),嫁陈国大夫夏御叔,生夏徵舒。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游戏开拓者 修罗武神楚枫苏柔 我本轻狂 戮仙 [主古剑]相依 最强魂体 三国之经天纬地 唐人的餐桌 妻欲迷情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