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春秋霸主之郑国(前806年—前357年)(3/9)

易——声公子——前462年继位——前455年郑人杀——?

郑共公——丑——定公子声公弟——前454年郑人拥立——前424年病没——?

郑幽公——已——共公子——前423年继位——前423年韩武子杀——韩武子伐郑

郑繻公——骀——幽公子——前422年复国——前396年子阳之党弑——杀相子阳

郑康公——乙——共公子幽公弟——前395年继位——前375年失国——韩哀侯攻郑,郑亡

而今,郑国后人分布甚广。

郑国后裔是当今中国大部分郑姓,段姓的先祖。

4历史

初封与东迁

前806年,周宣王封弟王子友于郑,是为郑桓公,郑桓公治民有方,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看到王室多故,感觉大难将至,问计于太史伯后,派遣其子公子掘突迁徙其民于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二代君主郑武公保护周平王东迁,并借机灭掉东虢国、郐国、胡国,把郑国迁至河、洛、济、颍之间,开辟了郑国发展的新道路。武公在位期间积极开疆扩土,为郑庄公小霸奠定了基础。

郑庄公小霸

第三代君主郑庄公“克段于鄢”,成功的处理了内政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国力的统一,从而为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当时郑庄公还是周平王的卿士,权利非常大,这也为他借周王名义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创造了条件。前721年,即平息叔段叛乱的第二年,郑庄公就发兵攻打近邻卫国,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国和晋国的力量,故周郑关系甚密。但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被庄公操纵,遂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力,准备将一些事权交虢公掌管。庄公怨恨平王,平王畏惧庄公,只好否认此事。但庄公不信,于是“周郑交质”,也就是各自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交于对方。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庄稼以示威。周桓王对庄公的做法十分恼火,对郑亦采取强硬态度。前717年,郑庄公朝周,周桓王故意对他无礼,以为报复。随后又任命虢公为周室右卿士,以分庄公之权。多心计、善谋略的郑庄公意识到此时与王室交恶对自己并不有利,便改而采取忍让态度。同时,励精图治,开疆扩土,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前714年,北戎部落乘中原诸侯国连年混战之机,南侵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军抵御。当时北戎兵骁勇善战,而地形又不利于郑国兵车作战,庄公甚为忧虑。公子突详细分析了戎军“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而不让,败不相救”的弱点,认为应采取伏设诱敌的办法,分而歼之。郑庄公觉得此计甚善,于是分三处埋伏,命大夫祝聃率一支勇敢而不刚强的部队先出阵求战,和敌人一接触就佯败退走。戎兵不知是计,被诱入郑军埋伏圈。郑国三处伏兵把戎军分为几段而攻之,使其首尾不得相顾,祝聃又率部反戈回击,造成前后夹攻之势。北戎后续部队无法相救,遭郑军伏击的北戎前军被全部歼灭。

前712年,周桓王试图大张王权。他行使两周时期天子予夺封邑的权力,用本不属于王室所有的苏氏十二邑换取郑之十邑,使郑国实际损失了四邑。后又索性免除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郑庄公于是不朝。

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北)列阵御敌。当时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军和陈**队力图征服郑庄公。郑庄公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队,使蔡国和卫**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繻葛之战,箭射周天子,使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郑庄公虽成功地镇压了太叔段的叛乱,维持了郑国的统一与稳定,可是他在位其间多内**。立长子忽为太子,而其他庶子皆有**,庄公一去世,郑国就陷入了君位之争(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在近三十年的内乱中,郑国无暇顾及外事,郑庄公的小霸事业戛然而止。

大国争霸时期

郑国内乱结束后,大国争霸的时代到来,先是齐、楚,后是晋、楚,无论哪一方都把争夺郑国当做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国是大国争夺的主要对象,作为小国,为求生存不得不首鼠两端,朝秦暮楚,顾栋高说郑“贪利若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逞骄 吞噬神王 乡村小野医 弯在心上的月光 都市美女天师 东北诡异实录 穿进红楼从丫鬟开始 放下平底锅 主脉 一品代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