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篇之帝舜(4/9)
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
政绩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但是,对于此一说,却有颇多疑义。首先苍梧于当时乃荒芜之地。既非经济、文化中心,也非抵御外族的军事要地。舜当时已近百岁高龄,没有理由巡视至此。其次,舜定都蒲坂,即今山西永济县。与苍梧相距数千里。以当时的交通情况,舜若想来回一次,须得花上数年时间。况且,舜乃南巡,苍梧或许并非终点,而年近百岁的舜绝无那样的体力与精力,进行如此长征般的南巡。综上所述,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舜当时远行,肯定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或是武装押送,不得不去;或是后有追兵,盲目逃生。两者当居其一。
设官
舜即位后,将尧时的部落联盟议事会改革为贵族议事机构。尧议事会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彼此之间无具体分工。舜根据各人所长,分别委以不同职务:禹担任司空,主平水土;后稷主持农业,播种百谷;契为司徙,掌管教化;皋陶为司法官,掌刑;倕为共工,主管手工业;益为虞官,掌山林原隰的草木鸟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典礼;夔为曲乐,负责教育贵族子弟;龙为纳言,专门传达舜的命令和转达下情。舜还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有成绩者加以提拔,不称职者予以撤换。舜设官分职,使官员职守分明,办事效率提高,百业由此兴旺。
至孝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影响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遗迹
大舜苑
大舜苑位于诸城经济开发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600亩,总投资1.92亿元。苑内主要规划景点有:大舜殿、舜帝广场、舜裔祠、舜字壁廊、舜庙、古诸冯村(舜帝故里)、历山、名人馆、人工湖、水上乐园等景致。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泉禁忌
叶辰秦洛雪
强势诱爱:误惹高冷总裁
李辰赵清澜赵蕊
盛华
屠狗
迦勒底所长
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级
我在末世捡破烂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