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君王篇之帝乙(前?—前1076年)(5/5)

今河南淇县之武丁遗存为证。后徙北蒙,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证盘庚迁殷后,其后王并不是固定在西亳“更不徙都”。武丁是盘庚后王中第一个都北蒙的殷王,武丁都北蒙后,历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前期,北蒙作为殷都,实际是历六代八王一百六、七十年。但武丁都北蒙后,其后王庚丁、文丁即曾迁回西亳,否则武乙不会“复去亳,徙河北”(见《殷本纪》)。帝乙也不会“复济河北”(见《帝王世纪》)。可证武丁都城北蒙后,其后王也不是固定在北蒙,“更不徙都”。从以上事实看,《竹书》的“更不徙都”说,也是不足信的。实际上,商代后期,盘庚后王也多因水患,辗转迁徙于西亳、朝歌、北蒙三地,商代后固定于一地“更不徙都”。所以说,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应不止安阳殷墟一处,朝歌、偃师也应称为殷墟。纣是朝歌的。纣都朝歌,始自帝乙。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说:“帝乙……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皇甫谧的话,又为近人罗振玉通过对殷墟的考释所证实。罗氏说:“《竹书》‘更不徙都’说是错误的”。并肯定“迁沫必在乙之世”(《殷墟书契考释》)。皇甫谧的话也为郭沫若对《戊辰彝铭文》的考释所证实。郭沫若说“徙朝歌乃二十年后之事”(见《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郭沫若又说:“帝乙末年必有迁沫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中有多少现象也无从说明”(《卜辞通篡》)。我们说帝乙二十年后,必有一场大水,是河水暴涨,淹没了王朝,帝乙是因水患而迁都朝歌的。帝乙迁朝歌后,殷都北蒙即沦为一片废;纣都朝歌五十多年,在纣王时代,北蒙这座历史名城早已成为一片荒墟,并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给淡忘了。这就是武王代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不退守北蒙而兵撤鹿台;武王克商后,不进军北蒙,直捣“黄龙”,而兵抵朝歌,即罢兵西归的原因。这说是武王迁九鼎于朝歌,而非迁九鼎北蒙的原因。笃信“竹书”说的人,不知对上述史实,当作何解释?纣是都朝歌的。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1984年,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代表们在淇县参观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夏鼎院长曾说:“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此外,还可以证诸淇县有关纣王的传说及生活遗迹。朝歌为纣都,还可以证诸1977年在陕西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尽管有人把这些“庙祭甲骨”的时代,叛作是“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甲骨学通论》),但我们仍然不相信这些庙祭甲骨”会来自殷都北蒙。尤其是其中的11:1(一、图13),如确系帝辛眩辞,它就更加不可能来自殷都北蒙。因为武王伐纣,攻的是朝歌;周公二次东征,征的又是朝歌。朝歌是纣都,帝辛卜辞,只能来自朝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末世:开局青龙果实 全家妖怪,就我人类 我是贴身大校草 枕边良婚 执掌仙域 超自然大英雄 女总裁的医武至尊 诸天武侠大穿梭 开局提现两百亿 重生八零甜宝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