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名臣篇之伯益(4/4)

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5轶事

王位之争

伯益佐禹治水大获成功,得到帝舜的赏识,获得了与帝舜联姻的殊荣,政治地位大为提高。禹继任舜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举荐伯益之父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皋陶未及受政而亡。《史记·夏本纪》载禹“举益,任之政”。《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相传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助禹治水有功,夏禹对舜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对伯益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因而被禹选为继承人。《史记》记载禹死后由益继位,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于是益让位予启后隐居到箕山南麓。但据《竹书纪年》记载,禹死后由禹之子启继位,而益因与启发生争执,帝启六年,被启杀死。

伯益生有三子,长子大廉,为鸟俗氏,廉氏,赵氏是其直接的传人;次子若木,为费氏,若木在夏启九年(中国断代工程计算为前2061年),被启封在徐(徐戎,今淮河流域,郯城一带)。三子元仲,是伯益与舜女的嫡子,伯益被杀后,率皋陶、伯益、帝舜、帝尧、帝挚、契(商的祖先)后稷等的部落余族退出中原,迁往山东沿海,形成了早期华夏族两大集团之一的东集团(又称华族),与夏启领导的夏部落为主所形成的华夏西集团(又称夏族)既对抗又融合,夏族称华族之首领元仲(古江国开国君主)为江伯,华族称夏族之首领启为夏侯(又叫夏后)两大集团同时进入奴隶制国家时期。到春秋末期,两大集团才完全融合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元仲之江伯也始于夏禹,原来,元仲小时颇得夏禹喜爱,夏禹代舜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之后,曾对元仲许诺凡有江水流的地域(包括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和当时华夏族能迁居到有较大河流的地方)皆可为玄仲食封地。早期华夏族两大集团分裂后,双方互相都无法吞并对方,夏启不得不承认中原以东凡有江水流的地方由元仲统治,来换取元仲东集团对夏启中原统治权的承认。

其实,这只是后人的附会,历史上的益与伯益不是同一个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弃妃当道 倾妃狂天下 无敌收割系统 一人生还 最强狂婿叶辰萧初然 晚春 在遮天开辟仙帝路 三国之殖民海外 一本道德闯异界 我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