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4/9)

,主管对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为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根据卜辞记载,土方是位于殷西北方的一个强大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后,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67]。周初,成王封晋国始君唐叔虞于此。

3疆域

主词条:夏朝行政区划、先秦行政区划、九州、九鼎

行政区划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

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豫州,浮于洛,达于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都城变迁

首领

居地

今地



大夏

相传今山西运城夏县[77]



相传今河南洛阳嵩县[78]



高密

相传今河南洛阳新安县境内[79]

阳城

相传今河南登封告成镇[80]

阳翟

相传今河南许昌禹州

晋阳

相传今山西太原晋源镇

平阳

相传今山西临汾西南

安邑

相传今山西运城夏县东北

启、太康

阳翟

见上

太康、中康

斟鄩

偃师二里头村



帝丘

相传今河南濮阳西南

斟鄩

见上

羿



一说今河南滑县

羿、寒浞

穷石

相传今河南洛阳南

少康



相传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西

夏邑

相传今河南商丘夏邑县

帝丘

见上





一说今河南济源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

杼、槐、芒、泄、不降、扃

老丘

相传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

廑、孔甲、皋、发

西河

一说今河南安阳东南



斟鄩

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

偃师二里头遗址

方国

主词条:方国

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直接管辖。一些方国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甚至大于夏后氏。有穷氏代政期间,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里承当牧正和庖正。

有仍氏又名有任氏,风姓,居于山东济宁微山湖畔,是太昊、少昊的后裔。有仍与夏后来往密切,之间有通婚现象。相妻缗来自有仍。相被寒浞杀害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这个男星有点帅 炼金丹师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大神,我想撩撩你 表妹万福 修仙之废柴 捞尸人 吾号天道 贵不可挡 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