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5章 奉国大事(上)(2/3)



“怎么回事?”李彻面带不悦,“高丽人不配合,这是没服气?本王对他们太仁慈了?”

“臣觉得,并非如此。”诸葛哲条理清晰地回道,“我军入高丽后秋毫无犯,百姓对殿下并无怨言。”

“之所以政策难以推行,还是出在高丽官吏身上。殿下您也知道,高丽的官员皆出自上层士族,而我奉国的政策却是落惠于民,对士族算不上友好。”

“无论是分田,还是通商,都损伤了士族利益。这些士族势力根深蒂固,他们若是不肯配合,自有方法蛊惑百姓一起不配合。”

李彻面色难看。

妈的,又是士族?

他们哪里来的胆子,真把自己当好好先生了?

本王不能杀尽大庆的士族,还不能杀高丽士族吗?

“子渊觉得该如何处理?”李彻沉声道。

“臣以为,问题的根本出在政策执行者身上。”

“你是说......文载尹?”李彻皱眉道。

“没错。”诸葛哲点头,“臣不怀疑文相的忠心,但他毕竟是高丽人。因为投效殿下而对高丽百姓有愧,故而手段怀柔,不够雷厉风行。”

“自古以来,推行改革之人无不有雷霆手段,优柔寡断者难当此重任。”

说白了,还是因为文载尹的降臣身份,让他不能放开手脚。

李彻思忖片刻,也觉得诸葛哲之言有理:“召文载尹回来吧,选一个干练果决之人替代他的位置。”

“诸卿可有人选?”

众人窃窃私语半晌,提出了几个人选,又都被否了。

要么是有能力但资历不够,要么是资历够了,但少了点魄力。

议论了半天,正当李彻准备跳过此事,慢慢再议时......钱斌站了出来。

“老夫去吧。”

众人当即眼前一亮,钱斌若是能去,那再合适不过了。

论资质,他是殿下的老师,是奉国最早的那批臣子。

论魄力和能力更不用说,奉王府最早的长史,掌握奉国财政大权,绝对的能臣。

李彻却是面露担忧:“钱师若是肯去,必然是手到擒来,但我担心您的身体......”

“无妨。”钱斌爽朗一笑,“老夫尚能顿顿吃肉,这身子骨再坚持个十年应当没有问题。”

“但是......”李彻还是有些犹豫。

“殿下,老臣已是半个脚踏进棺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