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搬到大明宫去(2/3)
盾。我们可以在肯定改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引导太子走上正轨。”
长孙无忌赞同道:“杨中书此言有理,我们身为朝廷大臣,目的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与其与太子针锋相对,不如以大局为重,寻求解决之道。”
杨师道显然已经有站位太子的意思了,只是现在并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
私下里,杨师道跟太子之间也没有接触。
但是赵节可是杨师道的继子,这里头还是没点说法,谁信啊。
至少褚遂良是不信的。
次日朝会。
李承乾刚上座走完流程。
礼部尚书李纲就出列作揖:“启禀太子殿下,臣等认为,昨日颁布的科举改制教令,虽立意深远,但未经门下省审核,有违朝廷法度。恳请殿下收回成命,重新商议。”
李纲并非是针对李承乾这个人,而是对于这件事。
本身李纲属于是朝廷中立党。
然科举本身是礼部在负责,纲常也是礼部最为在乎的。
太子现在的举措,完全是视礼部如无物。
已经完全违背了朝廷礼仪各项制度。
所以在反对呼声这块,喊声最响亮的就是礼部了。
李承乾挑眉:“李尚书,本太子推行科举改制,是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为大唐江山社稷考虑。如今教令已经昭告天下,天下百姓都在翘首以盼。若本太子此时收回成命,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岑文本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殿下,臣等并非反对科举改制,只是认为,改制之事关系重大,应遵循朝廷法度,从长计议。如此仓促推行,恐会引发诸多问题。”
李承乾淡淡道:“能有什么问题?”
“若是因为害怕问题就裹足不前,那大唐何时才能进步?至于朝廷法度,本太子问你们,科举舞弊之风盛行,寒门子弟报国无门,这难道就符合法度?”
褚遂良急道:“太子殿下可以通过正常途径修改科举制度,而不是越过门下省,擅自颁布教令!”
李承乾冷哼一声:“笑话。”
“孤先前提出的改制建议,被门下省驳回了多少次?你们口口声声说要遵循法度,可这法度,是不是已经成了某些人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他们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犀利,直击问题的核心。
长孙无忌见状,连忙打圆场:“太子,诸位大臣也是为了朝廷着想。科举改制是好事,但若是能在遵循法度的前提下进行,岂不是更好?”
李承乾目光转向长孙无忌,语气稍缓:“舅舅说得对。科举改制确实需要集思广益。”
“这样吧,孤给诸位三日时间,你们可以对教令提出修改建议。但若只是一味反对,而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章程,就休怪孤不客气了。”
大臣们无奈地交换眼神,他们清楚,太子这是在给他们台阶下,但同时也表明了绝不轻易妥协的态度。
在这场皇权与臣权的较量中,他们暂时只能选择妥协,寻找新的应对之策。
——
是夜。
来庭坊后院。
李承乾,杜荷,李元昌,赵节。
这造反党终于再次是齐聚一堂。
杜荷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重重叹了口气:“说起来,真怀念在东宫的日子。那时咱们进进出出,何等自在,哪像现在,被困在这别苑里,连行事都要小心翼翼。”
“这次科举改制,那些老臣又跳出来百般阻挠,殿下推行起来可太艰难了。”
赵节微微颔首,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可不是么,东宫那可是太子殿下的根基所在。”
“如今不得入住,总觉得像丢了主心骨一般。”
“这来庭坊虽也算气派,但到底比不上东宫。而且这次科举改制,触动了世家的利益,那些大臣们为了自家背后的势力,哪会轻易让殿下如愿。”
汉王李元昌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哼!还不是那些老臣和陛下的意思。”
“他们忌惮殿下的势力,变着法儿地想限制咱们。”
“就说这科举改制,明明是为了大唐选拔人才的好事,他们却为了一己私利,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依我看,咱们就该强硬些,直接杀回东宫,看他们能拿咱们怎么办!顺便也让那些反对改制的大臣们知道,殿下的决定不容置疑!”
李承乾抬手制止了李元昌的冲动言论,目光深邃而冷静:“元昌,不可莽撞。如今局势复杂,贸然行动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东宫且不论我们能否顺利夺回,即便回去了,也不过是困守一隅,难以施展拳脚。”
“科举改制一事,我既然敢越过门下省推行,就有应对之策。那些大臣们现在表面上反对声浪大,可教令已经昭告天下,他们也只能干着急。”
杜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殿下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闫少的豪门悍妻
权宠下堂妃:神医狂妻很嚣张
拐个王爷来撑腰
漂亮老板赖上我
红色苏联
逆天魔仙
我的千年僵尸老婆
无敌章鱼分身
妈咪爹地说他会听话
超甜!霍爷他对我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