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2章 辩音识字(3/4)

字之难莫过于辩音。

若音不辨,则义不明。比如《毛诗》中的‘敦’.”

她黑嘴巴、黑牙齿,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

什么灰韵音中念作“堆”、元韵音中念作“豚”、寒韵音中读“团”、萧韵音念“雕”、轸韵音中读作“准”、阮韵音为“遁”、队韵音中为“对”、愿韵音中为“顿”.

黑妹不是孔乙己。

她直接给出每种读音所在《毛诗》的句子。

像是“毛诗”中“敦彼独宿”、“敦彼行苇”、“敦弓既坚”.

如果都当成“敦”来读,不仅失去了韵律,意思也完全错了。

小羽恁是以“看不起茴香豆几种写法”的小白之身,被她硬生生说服了。

五体投地、无法反驳的服气。

她想犟嘴都没法子犟。

因为按照黑妹的音来读,《毛诗》的确抑扬顿挫、悠扬婉转。

无论读诗,还是旁人听诗,都成了一种最高端的享受。

《毛诗》就是诗经。

每个中国人都说诗经好,可没几个中国人每天都听诗经、读诗经。

真读起来、听起来,还感觉很奇怪、非常拗口,不如李白杜甫的诗朗朗上口。

而黑妹、芍药等‘古人’很喜欢读《毛诗》。

就像现代人喜欢哼歌,发自内心地喜欢,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久越爱读。

不是诗经的问题,也不是古今之人改了习性,是现代人压根读错了音、解错了义。

黑妹道:“常言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毛诗》可不是某地某一个人著作。

它是上邦文化之瑰宝,单单一个‘敦’字,在山之阳是一种读音,去了山之阴又是另一种读法。

音不同,字义也有了区别。

你用山之阳的‘敦’,去解山之阴文学大家写的诗,怎么可能理解诗中真意?

故而我才说,读书要先识字,识字要先辩音。”

“幸好大秦人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大大降低了认字读书的难度,不然天下多少人要当文盲了。”小羽感慨道。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十分认真地跟着黑妹学习辩音识字。

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读《诗经》.短短几天时间,小羽也喜欢上了读诗、听诗。

远比前世听歌有味道多了,还是越熟悉越醇香的书香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