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青春文学盛宴,真错过了?(2/3)

“这次你不太一样。你这次语文卷子只写了1小时50分钟。以往你基本都是压着2个半小时写的。”

“哦,可能是这次的题简单吧。”

“这次的题,比我们平时的月考难不少。你做得这么快,而且考完可以看出来,你很自信。你语文能力又提高了?怎么做到的?”

“我很自信?怎么看出来的?”

“和你下午考完数学以后的样子对比出来的”

“……”张潮心里吐槽自己就多余问这一句。

“说说看,你怎么做到的?”

“你怎么知道我分数一定就高?说不定考砸了呢。”

“你的卷子被收起来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卷面漂亮极了,书写工整有序,没有涂改。肯定是高分。就算得分没有超过以往,你速度提高这么多,也值得我学。”

“呃……那等分数出来以后再说吧……万一我考砸了,教你不是害你吗?”

申明失望地回去位置。他科科都好,就连公认最“玄学”的语文,也基本保持在125分左右。但是张潮的语文成绩一直隐隐压申明一线,每次总比他多个几分,是申明唯一没有在班级拿过第一名的学科。

没想到申明这么在意语文成绩,竟然连张潮的考试习惯都记了下来。

申明这一举动,让张潮一下成为了班级的焦点,不少同学都在小声议论。张潮作为班上的“瘸腿(偏科)王”,虽然语文成绩很高,但总成绩只能压着二本线,并不引人关注。

现在“瘸腿王”要升级成“天残脚”了?

张潮心里苦笑,估计这次他的成绩出来以后,会把老王气疯,也能把自己爹妈气死。

不过申明也给自己提了个醒——自己最大的优势,不就是语文吗?得益于同样是语文老师又毕业于厦大中文系的父亲,张潮从小就浸泡在几千册的中文专业书籍和各类名著当中,鉴赏和文字功底打得颇为扎实。导致他在语文上没花什么时间,连题都不刷,但就是能考到130上下。

后来考上了师大的中文系,出来后又当了语文老师,业余发表过不少散文、小说,也在平台上连载过一些扑街的小说。文笔不算出类拔萃,也没成什么名,但已经是他目前除了20年的记忆以外,拥有的最大资本了。

张潮知道无论任何时代,要想成功,都要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贴着能力的上限做事。

如果自己能通过写作,在高考前博得足够高的社会关注,那么也许会有大学向自己伸出橄榄枝。这在中国的高考历史上,不乏案例。

可这是2004年,对于擅长写作的张潮而言,恰恰是一个很尴尬的时间段。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特殊历史时代结束后的文学井喷期,但也是泥沙俱下。许多暴得大名的作家、诗人,早期发表的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水准都一言难尽。

像刘新武的《班主任》,从文学角度看,就是高中生文笔加几个比较脸谱化的人物,着实一般。但胜在其情节、立意,可谓打响了文学界批判那四个人的第一枪,结果不仅登上了《人民文学》,而且风靡一时,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刘新武作为一个文坛新秀,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出手就敢拿着竹竿子捅破天。而那些成名作家,许多刚从斗争中解脱出来,畏首畏尾,结果让新人占了鳌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当然,当年这些冒出头的新锐作家也非浪得虚名。限制他们水平的主要原因,还是被特殊时代耽误了学习与阅读。而等到80年代进一步开放,中国新一代的作家们,默言、于华、舒童、迟莉、池子健、石铁生……都以惊人的速度成熟起来,毫不逊于其他文学发达国家的同行。

张潮自问虽然对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都很熟悉,但也仅限于专业范畴知识性的熟悉而已,要想写严肃文学并达到他们的水平,完全是痴人说梦。顶级作家那种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洞察,以及对文字的把控能力近乎于天生,张潮自问没有这个天赋。

那搞通俗文学成不成呢?

也不乐观。从90年代初开始,严肃文学的影响力迅速衰退,以王硕、海言等人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站到了舞台中央,不仅作品大卖,而且影视化也很成功。同时港台武侠、言情在青少年阅读市场上更是横扫一片,所向披靡。

但进入世纪之交,就连通俗文学,都开始逐渐边缘化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娱生活,重构了国人的阅读和文化消费习惯。文学家、作家、诗人……这些头衔不再神圣,甚至开始成为某种具有嘲讽意味的称呼。

穷就直说,干嘛叫自己诗人呢!

此时的网络文学刚刚完成内容分化。前网络文学时代的大神痞子蔡、慕容雪村那种接近传统文学、只是选择在网络平台发表的作品,开始逐渐淡出。而以起点、龙空、幻剑为代表的真网文则方兴未艾,不过仍旧不登大雅之堂。

连载型的网文,即使再好,也需要时间累积来发酵影响力,半年根本不够。关键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仙游 村野男医 斗兽说 赵辰 气运伴我入九宵 我未来无敌? 终极特种兵王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天价助理,惹上酷总裁 闪婚厚爱:陆少宠妻无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