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7章 布票和仇人(1/2)

12月1日,多云转晴,天气干冷。

“儿子,快!骑车带我去市场!”夏妈一进院风风火火的叫道。

夏天连忙套上外套出门,一边把自行车推出来一边问:“怎么了?去市场干什么?什么事这么急啊?!”

“去买布!”夏妈一边说,一边往自行车后座上一坐。

夏天伸腿支住车,“买布?!”

“对啊!你没看报纸吗?上头取消布票了!”

“看了啊!”

“那还不赶紧买!多买点!”夏妈语气带着激动。

之前那么多年,布料都是凭票供应,大家的衣服都得省着穿——一条裤子穿九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改一改,给老三做个马甲~

现在终于不用布票了!这还不得报复性消费一波?

夏天奇怪的看着妈妈:“不是,妈,都不用布票了,还抢什么啊?”

“诶呀,你傻呀!”夏妈打了儿子肩膀一下,“一下子不用票了,肯定好些人要买的,而且多买!到时候布要是不够了,那以后很长时间怕是都买不到了!”

“乖儿子,快骑车,妈给你和你爸都做一身新衣服!”

夏妈颇有一种你在第一层,而我在第二层的意思。

夏天想了一下,没有继续劝,蹬车带着夏妈前往商场——买吧,就当报复性消费了。

从54年对棉花实行购销,开始定量凭票供给,初期每人每年二十尺。

5年后开始逐渐减少,从每人每年16尺、13尺、8尺,缩减到62年每人每年只有3尺6寸布,要两个人的布票凑起来,才刚好够缝一条裤子!

到了今年九月末,《燕京日报》上就开始通气了,当时转发了一篇内《还有使用布票的必要吗?》。

那个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知道现在这件事了。

在咱们这有这个传统——那就是“提前透气”,很多敏锐的人都能从一些风声中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变化。

而现在终于物资充沛了,不限制了,大家花点钱买个心里痛快怎么了?

不就是多屯几匹布吗?

那窗帘、被罩、各种帘子垫子的,哪个还不用点布!

唯一让夏天担心的就是夏妈的手艺了……

一到商场,好家伙,半个燕京城的女同志好像都来了,到处都是人。一个个捧着一大堆的各色布料。

上头也是做了充足准备的,小山一样的布料——买不完、根本就买不完!

夏天看着这好像春运一样的场景,人都麻了。

现在的这场景,就跟后来抢盐、抢消毒水、洗手液的差不多。可见我们也是有传承的。

这两年化纤产业发展迅猛,四大化纤基地建成后,的确良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什么迪卡、涤纶、涤毛华达呢等布料,夏天这个搞过服装展的都认不全。

经过一阵“血拼”,夏天抱着好大一堆各种布料回家了。

夏妈这个摸摸那个看看,都喜欢的不行。就是手艺不行~

以后的日子,个人在做衣服的也少了,大家都买成衣。

加上布料供应确实多,估计买多了布料的家庭,十年来用。

这以后课本改格时,还不得把惊鸿客老师请进去?!

夏天:什么时候我能写出一篇“建议背诵全文”就好了~

就在惊鸿客老师的连环画被改变成广播剧播出,大受欢迎之后没几天,许逊出狱了。

这个早年一脸青春痘的年轻人,在里头改造了这么久,终于出来了。

朋友们自然要给他接风洗尘,方言叶靖等人为表重视,直接把地方定在了刚开业没俩月的马克西姆。

这可是下了血本了,这十来号人吃一顿,还不得把俩人小金库掏空啊?!

俩人攒了一笔小钱~

这事还要从一年前夏天搞“摆摊试验区”开始说起。

方言叶靖俩人对自己的工作那叫一百个不满意,待着都难受那种。

加上去年的时候已经开始流行下海当个体户了。

叶靖看了夏天安排了一群胡同的朋友们搞副业,他也是雄心勃勃。

他也不多啰嗦,直奔羊城就去了,到那头磕磕绊绊的倒腾了一批电子表,运回来之后就让同样闲的五脊六兽的方言帮着买。

然而两个热血青年还是太年轻,不像是夏天那样做的面面俱到,街面面都捋顺了,他们俩蛮干啊!

夏天劝他俩说自己可以让人给他们供货,让他们做这“供应链”的一环。但他们觉得靠夏天实在拉不下脸,没同意。

然后就碰壁了。

之前那体制内,他们那算是舒适区,现在出来跑江湖,这让人给收拾的~

光是被工追就不知道多少次。

而且下半年叶靖还差点没因为“投机把”进去。

还是家里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重生之军火巨头 游医 重生娱乐天后 我来自阿斯嘉德 暗月战纪 天下第一宗门 焚天神帝 继后守则 从笑傲开始,无限被动光环 我的生活能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