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永平侯谢成为女儿长远谋划,太子朱标利用大明钱庄管控粮商(1/2)
其实永平侯谢成之所以赶在这个关键时期返回应天府,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是自己的女婿朱棡,在两个多月以后就要迎娶魏国公之女徐妙云了。
按照传统的礼法,身为晋王侧妃的徐妙云,是要给谢钰儿敬茶的。
可朱元璋特赐徐妙云正妃的待遇,这个流程肯定是也要被免除的。
然而身为少数知情人之一,谢成非常清楚以晋王目前的情况来说,海外就蕃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一旦朱棡在海外建国成就帝业,皇后之位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眼下身为父亲的谢成,缺席朱棡与徐妙云的这场婚礼,外界很可能会流传出一些谣言。
在此消彼长之下,徐妙云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成为未来海外藩国的六宫之主。
另一方面朱元璋和朱棡之间的父子关系,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变得看起来有些微妙。
谢成担心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山西未来的整体发展。
尤其是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平阳府,在元朝时水利建设的规模就比较大。
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朱棡过去几年不懈的努力下,平阳府的水利管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平阳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利管理体系,完全可以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另外平阳府的气象灾害比较常见,主要包括了洪涝、干旱和风沙。
当地州府在朱棡的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灾害。
比如修建堤坝、挖掘水渠,以及修建抗旱工程。
最为关键的是,平阳府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其中制瓷与制陶是比较著名的产业。
由于平阳府制瓷和制陶技术比较高超,制品质量也非常优秀。
因此这些手工制品,在当地对外贸易中始终占有一定的份额。
除此之外平阳府的采煤和冶铁业也比较发达,谢成发现当地拥有比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于平阳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还有就是平阳府的纺织业,同样比较发达。
当地拥有棉花和丝绸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平阳府经济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都源于朱棡对商业的重视。
在他的影响下以太原府为根基,整个山西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商业网络。
有很多商人在这里贸易,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当地州府也对商业活动征收了一定的税款,这为山西各地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可朱元璋对工商业始终抱持着,“重农轻商”的老观念。
他既不严厉打压,也不热心扶持。
倘若山西失去了晋王府的支持,很多现行商业政策便会难以执行下去。
再加上晋商利用大明的“开中制”政策崛起,这对于边境卫所军队的后勤保障,同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
其中盐商由于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因此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
他们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山西发展的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
西到甘肃﹐南到交址。
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棡根据需要除了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他也允许商人用布绢﹑银钱和马匹换取盐引。
利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换取方式,太原军在短短三年时间便累积出了20万骑兵。
然而大明的其他地区,还是以粮换取盐引作为“开中制”的主要形式。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对官吏的管理过于严苛,除了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之外,不尊上命同样有掉脑袋的风险。
可朱棡仗着朱元璋对儿子比较纵容,灵活执行朝廷政策,这才有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今天的繁荣昌盛。
因此太原晋王府能否长期得到朱元璋的重视,便成为了关系山西发展的重大问题。
哪怕谢成知道朱棡在套路自己,他也只能配合对方把“大明税务管理改革”这盘棋下好。
说起来两人也算是心照不宣,都等着第二天上朝时,给文武百官带来一个小小的震撼。
此时的御书房内,朱元璋和朱标正坐在桌前忙碌地处理着政务。
尽管时间已晚夜已深沉,但他们并没有休息之意,依然专注于工作之中。
御书房里的烛光闪烁不定,照亮了整个房间。
朱元璋和朱标并肩而坐,两人的身影被灯光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面前的案头上,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河祭
军门闪婚之新妻吻不够
婚婚相虐
我与你的情深似海
穿书后我成了炮灰女配
桃运邪少
神级对手
首席的亿万独宠
魔法高材生
医路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