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0章 案件复杂了(5/6)

求问询无愧,好吧?”

“听您的”

李学武看了一眼正在整理尸体的法医,郑富华用了这种商量的语气,还是当着可能冤死的人面前,他还能说啥。

从现场出来,上车的时候都已经是四点多了,拒绝了赖山川的请客,李学武给韩建昆说不回厂里了,就近直接去虎坊桥,洗澡怯。

真不远,都在南城天坛这边,不到三公里,一脚油门的事儿。

韩建昆也清楚李学武为啥要洗澡,如果自己住着都无所谓了,家里有孕妇,还有孩子,咋可能直接回家的。

就算他不忌讳这些,也怕孩子和媳妇儿跟着遭罪不是。

韩建昆也是这么想的,洗个澡,去去寒气,也去去晦气,经过澡堂子里这么一热闹,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哪学校毕业的?”

“我清华的。”

“虎坊桥那儿?”

“不是,湖广会馆对过儿。”

“那不是一个地儿吗?”

“哪儿啊?”

“华清池啊!”

听过郭先生《文章会》这一段的都知道,他们说的“学校”就是李学武他们今天的目的地了。

浴池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华清池。

浴池是比较文雅的叫法,四九城就叫澡堂子。

人家跟你打招呼:“你干啥去啊?”

你要说我去浴池洗澡去,人家准笑话你露怯。

装什么装!

这玩意打老早儿就叫澡堂子,浴池都特么是后来修了单间才有的叫法儿。

四九城的澡堂子始于元代,当时主要是由寺院僧人开办,是供进香的信徒沐浴更衣的场所。

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洁身自好”的习惯,也成了一门生意。

这澡堂里可不仅仅是提供洗浴服务,还有其他特色项目呢。

当然了,早先浴池只有男的才会去,还都是身份不高的,毕竟要坦诚相见嘛。

封建时期的大姑娘小媳妇儿怎么可能在外面洗澡呢,脸面要不要了,名声要不要了。

越是普及的,越是大众的,越是低端的,这是经济特性决定的。

澡堂子有什么特色项目啊?

跟后世相比,正经的这种除了“上二楼”没有,其他的啥都有。

比如洗、搓、敲、按、修……等等。

当然了,不正经的澡堂子也有,都集中在里已经有‘病足’二字。

修脚业的鼻祖——智公禅师是周朝人氏,相传周文王得了趾甲病,智功挺身而出,施以‘方扁铲’,刀到病除。

以上这段话不能作为史实参考,因为这是修脚师傅跟李学武说的,他全当乐子听,谁知道是不是师傅在吹牛哔。

修脚技术是真的好,可要说追溯到周朝去,他才没有这个闲工夫去研究周文王到底得没得甲沟炎呢。

闲的嘛!

“哎!来啦!里边儿请!”

韩建昆在大门口停好了车,随着李学武往大厅里面走。

刚一进门就有服务员站在门口吆喝着,还是那股子老京城的味道。

“来啦,里边儿请”

李学武笑着同服务员点头,带着韩建昆到了柜上交钱取了手牌。

贵重物品自然都是在车上呢,两人是光着手来的。

就跟柜上要了毛巾和香皂,都算在了澡票里面。

有服务员领着两人去换鞋,提前还给端了两杯清水,这叫迎客茶,又叫清口水。

李学武摆手拒绝了,没喝,他从来不在外面喝茶喝水。

韩建昆倒是喝了,他一个小司机,不怕别人算计他。

就算是他在这被人药倒了,估计三五个也近不得李学武的身。

等换了鞋,进了澡堂,将身上的衣服脱了个干净,锁在了小柜子里,两人这才又往里面走。

老澡堂子了,就算是后来几经翻修,可还是透露着年代的特色。

尤其是现在好多工厂和单位都修建了自己的职工浴室,这地方的生意不似从前那么的火爆了。

当然了,要论服务,这里还是要比职工浴室好的多,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什么?你说职工浴室也专业?

嗯,专业,那是专业的大爷!

澡堂子里雾气昭昭,跟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似的,你看看这一个个的“大蟠桃”、“小蟠桃”,满浴池的晃悠。

池子边上有人唱了一句戏词:“日月轮流催晓箭”,标着“烫”的水池子里边儿马上就有人接唱“青山绿水常在眼前”。

两个老登相视一笑,这就能继续聊开了,聊了一个就能聊另一个,人家说的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搭下茬儿,像座谈会似的,随便说。

当然了,刚进来的时候不能直接往池子里进,伤身体,尤其是心脏。

两人冲了个澡,这才溜溜达达的去了水池子那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天下野望录 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超凡透视 史上最强方丈 沙漠圣贤 帝少追击令,天才萌宝亿万妻(帝少追缉令,天才萌宝亿万妻) 都市医武仙尊 小花匠的农园生活 仙走一步 紫薇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