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空古之君方配盖世名将(1/2)
第471章空古之君方配盖世名将
待众人退去,曹操打发了典许二人,下高台行至张武身边。
“陪孤走走吧。”
“喏。”
出了德阳殿后,一路无话。
直至登上朱雀门高墙,收一城繁华于眼底。
曹老板的脸上才恢复了些光彩。
“黄须儿大了,孤欲送往子谦府上,与你习武。”
不少大儒已经在各地兴办学堂。
天子者,孤家寡人也。
曹操这边决心虽狠,毕竟都要张武洗劫世家了,几乎就是半步扯破脸皮的决定,没有狠心可下不出这般命令,只不过所行之事难免有些儿戏了。
如果后人是不中用的纨绔子,老老实实挂个王爵吃喝玩乐也就罢了,真要去碰什么政治?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张武这里说的‘道人’并非是系统,而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之结晶。
怎么说也是个九八五,基本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他虽未曾亲自动手做过,但其中原理还是清楚明了的。
‘中兴六年,魏武病重,欲传位于晋王。晋王不授,遂举家归隐,不见踪影。中兴七年魏武崩,文帝丕继之,重修云霄以彰其功,追其镇国大将军,加封地三万邑。’
退休之后最多也是在朝中挂职,而不会真正参与进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轮不着我操心,我给他们留下食邑使其衣食无忧,就已经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曹操笑而颔首,算是打个招呼。
未来也是曹魏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所以有些话还是事先说清楚的好。
天下人所观书籍,又是多久能抄录完毕的,即便过个三五百年,真能抄完,可分给黔首他们能看得懂吗?
作为一个后世的灵魂,张武自然知道科举制的优势所在。
曹操压根没当真,随口应付道:“行了,孤应了,速速道来。”
“你张蛮子莫非也开始忌惮孤之高位而刻意疏远呼?”
这种事张武早就看开了。
何况,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他当然希望承载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大魏更好!
“好,孤欲大兴学堂,开化民智,择天下优学之人取为官吏。奈何手中藏书所差巨大,子谦不妨替我去各族借些。”
只是十三州之地,人口基数巨大,他们所做的也就只能是择优而授,杯水车薪。
如今才是魏王,很多心里憋闷已经难与旁人分说了。
张武可不想退休之后,那些个学子以什么晋武门生自居,天天有人登门拜访,那还不得烦死他。
其实当下私学已经有逐步取代官学的趋势。
曹操越是临近那个位置,最直观的感受有兴奋、喜悦。
即便张武真去洗劫世家藏书,分于黔首手中,一人连一片竹简都分不到,又有什么意义?
便是找人抄录?
他已经打定主意当一个纯粹的将军了。
其实并没有为难,如果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洗劫世家大族之事,曹操既然敢说,张武自然就敢做。
等真当了天子之后呢?
城下生民偶尔过路,瞧见曹操,远远一拜,换上副欣喜的笑脸,继续忙碌着手中活计。
“岳父有事尽管吩咐便可,说什么帮不帮的,见外了。”
曹操沉声:“世家之祸,迫在眉睫,不可不除,可早除而不可晚!”
其中情义,令人动容。
才是他分内之事。贸然跨界两头遭嫌,出力不讨好不说,能不能顺利推行都是一回事。
一方面,他并非是君主,他只是将军。他本人根本没有立场去挖世家大族的命脉。打仗
这!!
这不就是隋唐时科举制的雏形吗?!
以曹老板的政治属性,张武自然有理由相信自家岳父的政治眼光必然不可能比后世帝王差。
吓得张武一个激灵,连忙闪身:“岳父这是做甚!”
他也想过将这个制度照搬过来。
黄须儿?曹彰?
终于要动手了吗?
“岳父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就成。”
没有土壤,他甚至可以创造土壤。
良久后,心中终有决断,合袖一拜,一如初见张武时的做派。
罢了,既然自己已经是古往今来第一名将了,想来只有一个空前绝后的盖世君主才当的起自己辅佐。
回想起这蛮子生平过往,曹操心情好了不少,大笑过后直言道:“孤想做件大事,还望子谦助我。”
他只是忽然想起他从冉闵那里顺回来的《魏书》上晋武列传的最后一句话。
曹操见张武半天不吱声,开口问道:“怎么?子谦觉得为难?”
不然以曹老板的性子,难保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之所以一直没有拿出来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年代文中养大佬[七零]
霸道宠臣:女王要赖婚
不灭神皇
我在港综世界除魔那些年
半世浮沉半世欢
失忆的王者
混在美女如云的办公室
欢颜
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
重生在神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