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3商业是块肥肉,咱才知道(1/4)
第243章243商业是块肥肉,咱才知道
朱标着实没想到老五他竟然是这样想的。
不过他仔细思索了一二,情况确实是这样。
无论如何老五都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去封地享受富贵生活。
真要是打仗,也轮不到他去。
所以他只想健康长久的享受富贵生活的情况,是真的能推敲的过去的。
再加上父皇指定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们,也没有让老五去戍边,封地在最为富足的吴地。
就算其余县衙没有京师的县衙商业买卖多,可是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定然能够收取更多的商税。
更何况朕的女婿他有没有枭雄之志,朕能不清楚吗?
这不就是想要借刀杀人!
王布犁此举是动了某些人的肥肉了,他们能不着急吗?
朱元璋当即把奏章递给朱标,让他仔细瞧一瞧。
“嗯。”
胡惟庸一想陛下提高商税,准是又要对江南地区下手了。
怨不得王布犁下令把两县牙人全都抓进大牢里,许多勋贵都坐不住上书弹劾王布犁,甚至还有人去县衙闹事,结果被王布犁落了面子。
众人应声之后,便迅速退下去商议了。
光是城内全天的就有13个大型的,还没有统计城外的。
这才叫懂得为朝廷着想。
正因为存在这个统一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地区的转移,使得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在制定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时,存在一个酬劳“有功”地区的先后次序。
对于这些民间的事,朱元璋感到很满意。
若是再提高商税,那朝廷就不会一直变穷了。
在这一点上,胡惟庸是支持朱元璋的。
囤积居奇,操纵地方市场、从中牟取暴利,要处以杖刑八十。
而且男女都要用他们自己的产品来交换自己所需的他人产品。
打压江南的大地主是最快的方式。
就这还是没有提高商税就有如此多的收入。
“你们去商讨,划档进行区分,大宗交易自然是多些,小宗交易便少些,得到合适的数目后再给朕呈上来。”
经济上自给自足,妇女们呆在家里生产家庭所需要的布匹,男人们出去照料庄稼,男耕女织,村与村之间最好不要相互来往。
他在老朱手底下当了很多年的官,才一步一步爬上来,当上大明帝国的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为按照大明的收入,目前田赋的收入在接近九十左右,盐课以及其他商税杂税占据很少。
朱元璋就是防着胡惟庸这种上下串联起来,一同哄弄天子,对民间的事情一无所知。
可以说成年之后,大家都有各自的圈子,太子与其余皇子可是两个阶层。
众人都没有料到会有这种事。
到洪武门的新桥市或北门桥市:买衣料、茶、盐、纸张。
江南对于刚刚经历战乱的新兴政权来说,无异于一笔最稳定的财政支持。
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首屈一指,在文化地位上也占据绝对优势。
这要都是大明官府的那该多好啊?
咱女婿果然是行政奇才,稍微动动脑子就能为朝廷挣下如此多的税收。
这便是胡惟庸此时内心的想法。
当然了,老朱最注重的小农经济在他眼里是不可动摇的,毕竟田赋才是关乎国本的事情。
朱元璋背着手慢慢的踱步:“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把握的住,不像咱的女婿,对于这些真金白金根本就看不上眼。”
目前天子一直都让各个地方官府,整治驿道以及驿站,就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消息,从而掌控地方上的消息。
朱元璋很是欣慰。
虽然老朱非常赞扬静止不变的自给自足的事情,但他对于商业也有一些基础认知的,也给商人一定的自由度,从事少数几种朝廷垄断商品之外的物品的收购,转运和出售。
《邸报》的抄本在两京存档,以备编修实录的人使用,实录记载朝廷的法令和政策,在皇帝死后开始编纂。
老二老三虽然有心思,但朱标自认为能够压制住他们哥俩,所以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他们才是真正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啊!
光是在南京城就有如此规模,在更加富庶的苏杭地区,朱标都不敢想,他们是不是真的日进斗金!
到清凉门外的市场:买竹子,到聚宝门外的来宾街市,买木炭。
百姓用不着亲自来京师敲登闻鼓了,你想要告父母官,直接往驿站投书,保准给你快马加鞭送到天子的案头上去。
朱标看完之后,也是呆愣在原地。
尤其是老朱强硬的态度,就是你们全都别惦记这個位置,就是你们大哥坐的,你们好好再边疆拱卫皇室就行。
最为重要的是胡惟庸此时就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界战歌
重生2011
侯门锦鲤:这个将军我要了
极品校花
挣宠
赘婿当道岳风柳萱
清穿小团宠,休想和朕抢!
师兄今天想开了吗晋江
捡了个魔王做老婆
诡道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