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节 初次的感觉(3/3)
,其实和小学郑老师给言羽的教导是一样的。
两人也讨论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苏轼的词是:可称之为句逗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念得唱不得;至于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但是人们心目中的好丈夫赵明诚,相比李清照就差了很多,不仅仅是在文学修养上,在为人的品德修养上,也比李清照差了一大截。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是一个委曲求全、软弱无骨的男人。
在与李清照未相识之前,赵明诚和雏、妓的交往就彻头彻尾表现出摇摆不定的软弱性格特点。本来他是个少见的不去酒楼妓馆的公子,身旁的纨绔子弟恶作剧地逼他去嫖雏、妓,他先还十分嫌厌恶地不愿意碰那雏儿半点儿,可等到旁人散尽只剩下他俩,雏、妓因他人好一定要以身相许之时,他禁不住少女梨花带雨的恳请,便轻易抛却了素日的操持,顺水推舟的缠绵起来。事后又因为悔恨,更因为痛惜养妓需要占用他收集金石的资金,所以索性与那妓、女断了来往。
而且即便是婚后,赵明诚也仍然做过对不起李清照的事。他们两人结婚两年多都没有孩子,在封建时代,这是犯了七出中的无后一条的,而且那时候都觉得这是女人的问题。
李清照的思想负担固然很大,然而更着急的却是赵老夫人。她明明起了为儿子另娶的心,又担心李清照不同意,于是设下一计,把家中一丫头锦儿悄悄配给儿子,在乡下另找一处让他们俩为赵家生育子嗣。心想等生了儿子再名正言顺地叫儿子娶锦儿做妾,谁叫你李家大小姐不会生育呢!这边妻子还以为他正事在身,为他朝思暮想,那边赵明诚却与那锦儿在乡下厮混了四个月,这对他们忠贞不二的爱情来说,不啻最彻底的背叛。
而且更可更可笑的是,赵明诚与锦儿厮混良久,还是没能生出一儿半女来,赵老夫人不相信是自己儿子的问题,于是又将锦儿配了家中小厮,结果不出两月就怀了孕,这才信了这不争的事实。
于是赵明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又回到妻子身边,可是自知无能的他心里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平静和安宁,带着无可挽回的愧疚,赵明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李清照。
夫妻生活之间的不幸和没有子嗣,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李清照的诗词总是带着几分哀凉总是那样让人黯然神伤。
而且在赵明诚的心中,妻子的地位可能还不及他现代戏藏的金石书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赵明诚奉诏去见皇帝夫妻分手时,赵明诚居然还吩咐李清照“宗器要与身俱存亡,即便死也要把几样贵重的东西保护好”。或许是因此遭了报应,赵明诚从山东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使其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后旧病复发,病死于南京。死时赵明诚年仅四十九岁。
李清照本来失去了丈夫已经悲痛欲绝,后来又因为逃难四处奔走,丈夫生前留下的文物被人偷的偷、抢的抢,最后几乎完全散失。但是尽管如此,李清照在痛苦之中仍然无比坚强,她坚持着经过了几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校正誊录并作了增补,最终给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长达三十卷的《金石录》。而服侍李清照老死的是当年与赵明诚有四个月夫妻之实的丫鬟锦儿,她为了赵明诚临死之托,在李清照孤苦伶仃的后半生里始终不离不弃,尽心竭力的侍奉,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她对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的爱。
此外还有冯梦龙与侯慧卿、冒辟疆与董小宛等等,都有十分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因为身在成都,也很喜欢卓文君。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一起回到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穷苦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竟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抛头露面,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司马相如回心转意。
而让言羽人生之中初次体会到朦胧情爱的甜美感觉的,却是一位同班的女孩,名叫田蓓。
本章已完成!
一道成仙
霸爱:摊上腹黑老公
苍天不死
美女上司的贴身兵王(笑笑星儿)
七零下乡前,我用空间搬空仇家
刑警日志
邻家有美初长成
最爽新人生
最强狂婿
恋爱进行曲:恶魔校草离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