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革的狼烟(五)(1/2)
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引发战争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平衡均势被打破。这次似乎也不例外。阿尔比昂牵头的反查理曼同盟已基本浮出水面,教会拒绝进行调解,诸国开始管控对查理曼的物资出口,道胜银行的成立和银价持续下跌……不久之前还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查理曼,如今已经陷入了黔驴技穷、难以招架的窘境,除非采取某种“断然措施”,吐出之前吞下去的战果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种种博弈、对抗正将世界越来越推向全面战争的深渊,一切似乎都是必然的定数。不过,要是让身为始作俑者的李林来评价,他会明确指出:在查理曼这样一个政治生态极其特殊,政策连贯性不足的国家。偶然事件的连带效应完全有可能超越必然性,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查理曼的冒进政策固然是出于自我膨胀和长久以来扩张规划的必然性。但在最后时刻决定对阿尔比昂动手时,很大程度上却是带有偶然性的。
长期深陷卡斯蒂利亚泥潭令查理曼国库日渐空虚,高昂的战争开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消耗掉了黄金储备的87%,在白银过剩、银价大幅下跌的大背景下,查理曼已经无力开展国际贸易。恰在此时,阿尔比昂带头宣布以黄金代替白银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并将以本国黄金储备为基础,发行名为“银行券”的信用货币代替金币、银币在市面流通。为此与其他国家合资成立道胜银行,协调各国进行金汇兑本位制的转型及汇率调整。
这个消息对坚持银本位制的查理曼不啻一记晴空霹雳,从各国开始限制对查理曼出口物资开始,金本位制已经是可以打出的最后一张牌,金本位制的启动几乎就意味着战争。如今查理曼已经被推到了一个或战或和的十字路口:要么放弃侵略卡斯蒂利亚和其他地区的野心,但这将导致部分王族成员和军队势力的暴动;要么与同盟决一死战,字的实质就是说海军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连出师的时机都已经考虑成熟了。
这是典型的“下克上”,可跟只要有十来个人,七字游戏,相关政策几乎是逐字逐句的修改。
从一开始的“下决心前进”到“不惜为之一战”,再到“决心一战”,最后决定“对暴戾之阿尔比昂开战”,以上种种晦涩的字句替换过程过程其实可以简化为一段明白的话,那就是,查理曼最初对卡斯蒂利亚的“南进”是建立在“七日战争”的经验和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的前提之上,目标是解除背后的战略威胁,将海岸线连贯起来,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各国明里暗里支持下的“国际纵队”,更没有预料到阿尔比昂会串联其他国家采取放弃银本位、转为金本位的“过激措施”;在银价暴跌带来的剧烈冲击下,海军内部的激进份子劫持了海军,定下了不惜对阿尔比昂开战、迅速攻占南方殖民地的决策;陆军和提坦斯劫持了海军,将一场目标有限、时间短促的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的侵略并吞;互相劫持的三股力量作为一个整体劫持了政府,利用种种手段破坏谈判,使得“开战”成了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
从整个过程来看,尽管不论如何选择,最终依然难免一战。但查理曼在没有建立系统战略指导的情况下轻率地决定全面开战,抱着“打打看”的心理就踏上了征程,并不完全符合“必然性”,而是在银本位衰落这一重大刺激下的“非政策性扩张”。
事态明了后,之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查理曼一边继续谈判,一边偷偷摸摸地准备战争,并且发出了“渡过卢比孔河,花月08。”的暗语,其含义为“花月8日午前0时如期开始战斗行动。”
就这样,查理曼三军带着缺失的战略系统、被劫持的政府、不知己不知彼的莫名奇妙状态、“战无不胜的精神原子弹”、“母神的庇佑”和整个国家上了浩瀚大洋的赌桌,看上去气势汹汹、信心十足,但距离覆灭已经不远了。
“夫庙算多者,胜算多矣;庙算少者,胜算少矣。”
孙子这番论断在查理曼军人眼里无异于奥义天书,就算解释给他们听,恐怕也会大呼冤枉。在他们看来自己“庙算”不可谓不多矣,有何理由“胜算少矣”?
参“小道”者最大的缺憾在于全不讲“大道”。查理曼的军人不懂战略,更不懂战争,出发点不是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而是军部乃至军种自身的利益。如果是一支被文官统制的军队,作战军官不懂战争并不是一个问题,自有文官在把定方向。如今的查理曼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国家被军人们给劫持了,而这帮混蛋军人不懂什么是战争,把战争和作战混为一谈,除了彻底失败没有第二种命运。李林和精灵阵营要考虑的,仅仅只是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出手,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已。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无左,无右,无悲,无喜。
人生不过是虚无的。
不……对大部分人来说似乎不是这样。
人类总是会相信毫无根据的“可能性”,将希望寄托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之上,直到最后在残酷的现实碰到头破血流为止,他们都会朝那一丝丝仅仅是“可能”的方向伸手,并且时不时的创造一些难以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签到万年,被美女徒弟曝光了
我,丧尸母体,开局先同化一个亿
超级潇洒人生
重生一路星光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盛宠小医妃
咆哮江湖
闲妃猛如虎
少将的伪装妻
一不小心出道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