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革的狼烟(二)(1/2)
身体深深陷入软垫之中,精神层面的疲惫感反馈到**上,呼吸也变得犹如叹息般沉重。
就任总督以来,麻烦事遇到过不少,但像如今这般棘手的,罗兰还是第一次遇到。
在充分展示新式步枪的性能之后,提坦斯最终还是以“还要考虑”、“当前不能轻下决断”之类的话语敷衍,看样子要想实现小规模实验列装还要不少时间,至于正式采用、列装,那更是遥遥无期了。
除了敷衍之外,参观过新型后装式步枪的提坦斯将较们还给了他一份相当正式的意见报告书。
造价太贵、保养太繁琐、士兵熟悉时间长、需要建设全新的生产线、枪管上需要加挂72公分长的弯刀式刺刀、射速快导致弹药消耗加大……
最后两条差点叫他吐血。加挂72公分长的刺刀让枪的全长超过1.88公尺?这群家伙是想复活长枪兵?射速原本是后装枪最大的优势,到了这帮马鹿军人的嘴里居然成了缺陷?这群家伙的脑袋里装的是混凝土还是翔?
如果他见过地球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官的做法,他是不会抱怨提坦斯的混凝土脑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方面蹲在堑壕里长“战壕脚”的大兵们都领到了大容量堑壕战弹匣,另一方,保守的军官们依然认为新式步枪的五发弹仓会导致士兵浪费子弹。为了限制士兵的射击速度,各个国家还给步枪配发一个叫做“弹匣隔断器”的、只能让士兵单发装填子弹的奇怪配件――而且在某些国家的步枪上。“弹匣隔断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才消失。
思维僵化者总是会搞出些奇葩的。
至于太贵、新的生产线什么的,任何新式武器的投产都会遇到这类问题。但对于一支并不算十分复杂的栓动步枪来说,完全可以用改良生产工艺流程和流水线作业降低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会提这样的问题,压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唯一看起来还有点靠谱的意见也就是保养繁琐了,和前装滑膛燧发枪相比,后装线膛枪的结构明显复杂。对泥腿子出身居多的大兵们来说,掌握保养维修新式步枪的技能确实有点麻烦。
其实这一条同样经不起推敲,米帝的m16步枪无论是分解组合还是日常维护保养比ak系列要麻烦的多,可不论是南越陆军还是越南中央高地与越共血战的少数民族游击队都正常使用着这种自动步枪。前者勉强算是一支半文盲半农民的正规军,后者就是彻底的文盲和农民。可他们分解、保养m16系列步枪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另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天朝进入全民皆兵的火红年代,大量轻武器被下发到农民、工人手中,从简单易用的三数字。加上新式步枪是线膛枪,在长枪管里拉出6条膛线、制造高气密性手动枪栓需要新的工艺和机床,新型定装弹药也需要雷汞和更好的发射药,关于撞针式枪机和刺针式枪机的优劣也还需要论证……总而言之,就是需要大量的熟练技工、机床、化学工业、还有资金投入。
以上都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来的,否则即便生产出一两种新式武器――哪怕是威力巨大的战车、喷射推进的轰炸机,没有足够的数量支撑,其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意义也是有限、甚至是负面的。
就算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得面对换装带来的适应期问题。由于查理曼士兵的素质普遍较低,教会他们保养、维修新步枪的时间也相对要长,再把军队总数考虑进去的话,时间就更长。保守估计,一线军队完成换装、适应、形成战斗力大约需要4个月时间,所有军队完成换装大约需要1年。这一年中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在换装过程中发生大规模战事,那么部队就可能不得不以旧步枪全部撤装,新步枪尚未熟悉的半吊子状态迎战,且不论战争胜负如何,换装本身必然遭遇重大挫折。
想到这里,罗兰不禁对李林在换装突击步枪时的谨慎态度感到钦佩。在突击步枪通过各种测试后,李林并未匆忙下令防卫军撤装一扣一响的半自动步枪,而是逐步按批次撤装。撤换下来的半自动步枪交给二三线部队及青年团、国民突击队之类的准军事组织。既避免了浪费,也避免了新武器适应期战斗力下滑的问题。当时看来未免有过于谨慎之嫌,如今看来却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以精灵的整体兵源素质之高,工业实力之强劲,在换装新式步枪的问题上尚且如此谨慎,换成查理曼军队,只能是慎之又慎。
所以李林根本不在意罗兰的举动,别说是后装枪,就算罗兰把通用机枪、战车、飞机的图纸弄出来交给查理曼,他也不会担心。以查理曼技术力量和工业实力。叫他们去造虎式战车和飞翼轰炸机。等于是叫原始人用石头造泰坦尼克号,根本不切实际。有他这个超级外挂在的精灵阵营,最大限度避免了工业化之路可能遇到的障碍,是需要积累2、30年后才发展到的水准。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参照。更没有任何积累的人类根本不可能实现跨越式追赶。
“从不犯错吗……”
小声嘀咕着。那股挥之不去的讨厌感觉再度涌了上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苍穹之主
清天仙界
网游之我是死神
顶级赘婿
七年顾初如北
校草住隔壁:甜心慢慢吃
朕谋
第一兵王
我是大厨仙
快穿:保护我方反派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