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主(5/6)
皋留守西川,薛存诚与武元衡一起进了京。与之同来的,仅有杜黄裳和李景略二人。
对于这个现状,萧云鹤感觉有些头疼。老头随时可以退位让太子监国,但前提是,萧云鹤自己可以挑起这个担子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还有难道。遥想当年,秦王府里十八士,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精英栋梁,都位列其中,组成为了秦王最出色的智囊团。现如今,人丁的确是略显单薄了一点。
萧云鹤,将眼光投向了前太子李诵留下来的太子崇馆。
翰林院中的大士们,是皇帝的智囊参谋团;而崇馆,则是太子专用的人才幕僚储备中心了。
看来,李诵也是特别注重了这个方面。崇馆里的人,不在少数。
萧云鹤约齐了德高望重的李勉,和武元衡、薛存诚、杜黄裳、李景略等人,对崇馆里的人,逐一比对考察。
李勉已经八十高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年。但他在朝中多年加上又是李氏皇亲。至颜诗章过后世,成了当仁不让的朝中泰斗,人皆仰望。萧云鹤很庆幸,总算还有这样一个老师来帮助他。再加上曾在帝都当过仕官的杜黄裳和李景略,萧云鹤要通过这些人详细了解崇馆地这些人,倒是一点也不难了。
崇馆里的士,多达六十余人。良莠不齐。经过几天的比对考察,萧云鹤会同李勉等人,挑选出了最为出色的一些人。
王丕与王叔自然是不必说了。虽然外界对这二人评价不一,但他们都是前太子李诵最忠实的幕僚,能力与才华也不差。于公于私。萧云鹤都没有将这二人弃之门外。再加上王叔的棋艺出众,王丕写得一手好字,这都挺对萧云鹤的胃口。这两个人,最先加入了新任太子地幕僚团。然hou二人又一致举荐了韦执宜,一起加入。萧云鹤自然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更何况。韦执宜也是个很有政治主见和能耐的人。
在所有崇馆士中,名望最为卓著的,无yi是竹溪六逸之一的孔巢父。此人是孔子的后代。博多才最擅辩论,为人儒雅而忠直,也颇得萧云鹤地好感。本来这姓孔的老头子对于挤走了李诵的新任太子,并无好感甚至还托病不出,但萧云鹤对他以礼相待亲自上门讨教,终于用一番诚意和自己腹中的韬略才感化了孔巢父,让他答应了重新出仕。孔巢父身份地位特殊,他的出仕让天ia仕人对太子地评。顿时好了许多。国都城里的官员贵族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其他的一些人当中,能力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但是,在地理方面特突出地两个人,特别引起了萧云鹤的注yi和兴趣。其中一个是贾耽。现年五十余岁。此人对地理颇有研究,喜爱钻研前人的地理著作。从四年前开始。就在着手画一副当今天ia最为详尽的地图——《海内华夷图》。地图不仅仅包括大齐的诸道州县,甚至还远至日本、回鹘、西域和南诏。另外还在编者与地图配套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这两样东西如果能够完成,将是一项壮举。且不说对天ia的土人情都会有个了解,今后行军用兵,也会大大受益。毕竟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不可缺。而李吉甫所做的,与贾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也是莫逆之交。李吉甫喜欢研究水利、气候与地理,对大齐国内地各州县都作了许多考察和比对。包括土人情水利天候甚至是兵力马匹部署,都做了详尽的考察和记载。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都是巨大的财富。萧云鹤对贾耽和李吉甫大加赞赏和鼓励,将这两个特殊的人才也网罗到了自己身边。与此同时,崇馆中三教九流地人物,不在少数。从历法到医,从军事到农桑,都有涉及。虽然这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还有待提高,但至少现在已经具备了良好地基础。
所以,对于李诵留下来的崇馆士,萧云鹤的做法是:照单全收。绝不让他们有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与此同时,张榜结招贤纳仕,但凡有一技之或是识出众,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来东宫自荐。与此同时,萧云鹤也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多为自己举荐贤能之人,多多益善。举荐得好,必当赏赐;就算举荐不得当,也没有任何的惩罚。
东宫崇馆,就像是一颗逐渐变亮的星辰,将太子的光芒撒向了华夏大地。从国都开始,天ia的仕人子和有志能人,如同过江之鲫向太子身边靠拢而去。
其实李诵当年,也曾费尽心力招揽名士能人。可他这个太子,完全没有萧云鹤的霸道和胆魄。李诵虽然是老头的子,但是他也不敢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做得太过明显了,不敢做出什么大的动作。就算招纳幕僚,也是谨小慎微生怕惹了自己那个多疑的父亲不高兴。现在萧云鹤可就不同了,根本不必顾忌任何人的感受——只管狮子大开口无比贪婪的招贤纳仕就是。招得越多,天ia仕人对太子的评价就越好,自己地地位就越稳固,实力就越雄厚。他日登基之后。根基就越牢靠。
打天ia要靠军马和将军,治天ia和稳根基,还得是人仕子们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萧云鹤不仅仅是马上得天ia的皇帝,对理国治世更是轻车熟路。他清楚的知道,现在是该和读书人搞好关i的时候了。
话说回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寻叶晴雪
九天武帝萧长夜
太莽
平凡的修真岁月
巫师备忘录
龙城
寒武再临
阵仙
公主太会撩(重生)
亲亲王爷,不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