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17章 闻战而喜并力向西(1/3)

安西使司,河中行省,省府西安。

这个西安,其实就是原本的布哈拉,因为在唐代这里是昭武九姓安国的地盘,所以最开始是被叫做安国城的。

但久而久之,安国城听起来总是不好听,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里的是昭武九姓的地盘,是异域。

正好这时候西安升格为西都,又把长安的名字给戴头上了嘛,于是以吴国公身份坐镇安国城的莫子泩,就上书把安国城改成了西安。

而且连康居(撒马尔罕)到西安(布哈拉)的这条富庶河谷,都改成了西关地区,意思是西边的关中。

西安城(布哈拉)西南,有一座宏伟的寺庙名唤四塔莲花庙。

这原本是城内著名的天方寺四塔寺,大虞入主这里之后,自然就改为了白莲宗的庙宇。

莫子泩站在四塔莲花庙的正门,等待着从伊犁来的珍宝大学者上师(班禅)。

此时在大虞,密宗噶举派也就是白教在羌塘动乱时站错了队,成了帮助廓尔喀人入侵羌塘的帮手,因此被大虞朝廷严厉处罚。

其中,畏罪自杀的白教尊佛夏巴玛被勒令不准转世,白教的最高层传承中断。

随后莫子布又亲自下诏,命在泥婆罗、锡金、不丹、拉达克的白教信众改信黄教,也就是格鲁派。

因此到了此时,密宗白教基本就在大虞,哦不,应该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殆尽了。

此后,又经历了国丈慈航普度尊佛郑信在高原上的教改,密宗开始与白莲宗高度融合。

到了今年,也就是光中二十六年(1801),密宗和白莲宗的融合,基本稳定下来了。

白莲宗吸收了一部分密宗思想,密宗则大量加入了白莲宗混杂的中土儒释道三家思想。

两方现在最大的区别,就是密宗更倾向宗教,而白莲宗则更加世俗。密宗仍然大多只在羌塘人中传播,而白莲宗除了汉人以外,绝大部分蒙古人,甚至一部分羌塘人都开始信仰白莲宗了。

其中关于宗教和世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虽然最顶级的五位尊佛都是采用灵珠子转世,并由皇帝同意的方式选择继承人。

但是在各地的小尊佛方面,密宗依然靠灵珠子转世,并由朝廷同意选择继承人,而白莲宗各寺庙或者教方的住持、庙祝,则是采用血缘继承制。

也就是说,在白莲宗里面,你爹是住持或者庙祝,你才能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爹,那你就要自己去拉人头修建寺庙,再得到皇帝的承认才行。

看着有点抽象是吧,但实际上,你把他当成一个得到了朝廷爵位又掌握了宗教权的家族大族长,或者比东汉还厉害的加强版地方豪强就是了。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上百僧侣头戴莲花状的黄色夏鲁帽踏步而来,他们举着十几面白底金边黑字大幡,依次写着:

‘敕封圣教珍宝大学者上师’

‘钦命安西四省统管番汉宗教诸事上达天听尊佛’等等字样。

凸显这位管理安西四省宗教的尊佛之威望,但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神性,突出了皇权对宗教的控制。

队伍正中的第七世珍宝大学者上师坐在御赐十正在朗读。

“大虞大皇帝口谕:罗刹国本乃金帐汗国之臣民,侥幸崛起便为恶四方

祖宗神明在上,诸天神佛见证,朕命四方华夏健儿尊吾诏令,兴讨贼伐罪之师

当奋勇杀敌,上慰祖宗在天之灵,下绝儿孙后世之患!”

朗读完祭文,西安城各家的祖宗神像和牌位,就被从四塔白莲庙中起了出来。

众人自家抬着自家的祖宗,唱着带有陕甘口音的战歌,从四塔白莲庙中开始全城游街。

这安西的文化,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种请祖宗或者本地神灵游街的习俗,是落户在这的大闽南籍汉人带来的。

而与游街配合的唱腔,却主要以甘肃陇东的苦音腔为主,突出一起悲怆苍凉,这是陕甘大乱时活下来的汉人带来的。

但平日里说话,又不是陇东口音了,而基本都说以关中口音为主的中原官话。

吃食上更离谱,竟然大部分是河南风味的,因为安西四省最多的就是河南籍移民。

“那是我向家的祖宗,是我们向家的祖宗,我们向家祖宗是夔东十三家的大将,是不屈鞑虏的好汉!”

向征没资格去抬自家祖宗,只能在街边看,等看到自家祖宗的神像被抬出来的时候,周围跟他同宗的向氏子弟立刻鬼哭狼嚎的大叫了起来。

吼声中,他们跟着祖宗神像沿街开始疯跑,嘴里开始有节奏的喊着号子,一面白底黑字的向字大旗,被他们摇晃地猎猎作响。

这一支三百多人的向家祖籍是四川省夔州府大宁县,也就是后世重庆市的巫溪县,这里当年确实也是夔东十三家活动的地盘。

不过向家的祖宗是不是夔东十三家的战将根本无法考证,因为他们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有向上三代,虽然不是雇农而是富农,但再向上追溯就不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 我和废龙一起翻身 还真有这么有原则的系统 与天同兽 重生之商界大亨 [快穿]前男友都在躺枪 我成了龙妈 猎师外传 重生后,贵妃她人美路子野 极品公子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