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希望和教育(1/2)
历史上有没有这次益州叛乱姜云枫已经记不太清了,如果有的话是谁去平定的他更是记不住了,但无论如何他这次定的是赵卬。>
塞外的战场姜云枫没有亲自经历过,但根据赵充国传回长安的战报来看他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任何包庇的意思。>
虽然站在相对的立场上姜云枫觉得赵充国的话还有待确认,但这不妨碍他认为赵卬是个可造之材。>
为将者,勇为上。>
在姜云枫看来第一次带兵的赵卬表现已经算是完美的了,毕竟之前接受的都是理论上的知识,把理论付诸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带兵征战就是这个过程。>
自古以来将领的培养从来都没有说可以在没有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完成,所以姜云枫觉得赵卬虽然是贪功冒进,但汉军的损失并不大,可以原谅。>
当然了,像卫霍这两位神将那种初战成名并且一路高歌猛进的不在此列,那是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有点儿类似于后世爷爷奶奶看孙子的那种。>
不过说到底,赵充国当初坚决拒绝姜云枫对自己儿子的封赏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本意是想让赵卬稳住心态,这种教育方法是没有错的,所以姜云枫也乐见其成。>
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况且现在西汉的将领本就是青黄不接,虽然不缺,但却没有足够出色的,他自然希望西汉能有更多出色的将领出现。>
这次益州叛乱他让赵卬带兵也算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救赎。>
别的不知道,但姜云枫听说赵卬在回京之后已经被赵充国训得抬不起头了,每每想起那些冻死的将士们时连饭都吃不下,姜云枫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儿。>
好在赵充国没有拒绝。>
在点兵出征的前一天,姜云枫特地到了太尉府一趟。>
说起来很惭愧,自他就任丞相开始到现在赵充国三次带兵戍边,解了姜云枫的燃眉之急,也缓解了西汉武将青黄不接的景况。>
但是这太尉府,他姜云枫是第一次来。>
见过了赵充国,也见过了赵充国的发妻和幼子,姜云枫稍作寒暄之后就提出了今天来的主要目的。>
他想和赵卬谈谈。>
赵充国没有犹豫,立刻就带着满目担忧的发妻和不懂世事的幼子离开了客厅,把空间留给了姜云枫和赵卬。>
“赵校尉,塞外一战你对本相可有怨怼?”甫一坐下来姜云枫就直入正题,言语犀利到了让赵卬呆滞。>
是啊,赵卬虽然是贪功冒进,但光是蒲奴水畔的扫荡战就剿灭了匈奴部族上百个、斩杀匈奴几万人,后续大军返回时还带上了他之前特意留着没杀的牛羊。>
虽然有很多牛羊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或逃走或冻死,但这对于朝廷来说却依然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按理说虽然是贪功冒进了,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赵卬不仅没有得到晋升,就连封赏也是象征性的给了一点。>
“丞相的决定自有道理,赵卬并无异议,更无怨怼之心。”>
回过了神,赵卬躬身拱手,言语平淡。>
“其实,本相本欲晋升你为羽林中郎将,但你父亲却找到了本相,请求本相收回对你的封赏。”>
姜云枫不是特意来挑拨赵充国和赵卬的父子关系的,但这话一说出来却还是有那么点儿味道,也令赵卬呆了一下。>
“本来你父亲是当朝太尉,虽然位高权重但若是想干扰本相做决定却也是不太可能的,然而本相最后还是同意了。”>
“你可知道为何?”>
“下官不知。”>
躬着的身子从未抬起过,姜云枫站起身将赵卬按在了凳子上,开口说了起来。>
“你父亲连续三年出征戍边,你可知为何?”>
面对姜云枫的提问,赵卬沉默不语,但姜云枫的本意也不是让赵卬回答,反而更偏向于自问自答的那一种。>
“自卫霍二位神将身死之后我大汉对匈奴的战争就一败再败,甚至大汉上下都没有几个能够挑起大梁的武将。”>
“你是当朝太尉之子,是大汉名将赵充国的长子,你的父亲对你抱以期望,本相也对你抱以期望。”>
“贪功冒进,虽然损失甚小但你出身将门世家自然应该懂得,你以及轻骑兵部队能从匈奴全身而退与大军汇合完全就是因为草原大雪连天,匈奴王庭没有反应的时间。”>
“若是天气晴好,不仅是你,怕是整个轻骑兵部队都要葬身蒲奴水!”>
面对着姜云枫那堪称是责问的语气,赵卬沉默不语。>
在塞外征战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贪功冒进的举动并没有多说什么,但他也知道那是为了大军的稳定。>
若是军心动摇,那战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星空下的不凡之人
贴身战兵
冲出末日
绝色神医:废材大小姐
长安风流
重生,从收徒开始
阴夫凶猛
升迁之路
镜影迷宫
阴阳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