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第117章:大功告成!偷香公主!皇后皇后(1/6)_篡清:我初恋是慈禧_新笔趣阁
第117章:大功告成!偷香公主!皇后皇后(1/6)
这话一出,全场文武官员顿时不淡定了。 惠亲王绵愉出列道:“皇上,臣觉得恩赏太过了。” 宗室亲王,可以称臣,也可以称奴才,但一般的时候都是称奴才,后世恭亲王给慈禧的折子中,大多也自称奴才。 而此时,绵愉用了臣这个自称,可见其严肃性。 接着,绵愉继续道:“皇上,内阁侍读学士和一等子爵,任何一个便已经可以表彰苏曳的功劳,而皇上两者一起给,已经是厚赏太过。” “如今,又要赐婚寿禧公主,恐引非议。” “不如等到苏曳再立新功,再行赐婚,那样方才名正言顺。” 绵愉说这话当然有私心,但是更多的是公心。 他觉得皇帝的性格实在是太天真,喜欢起一个人来,就喜欢得不得了,封赏得过头。 而讨厌起一个人来,就连一眼都不愿意多看。 现在八旗和苏曳对立,皇上你如此重赏苏曳,让八旗勋贵怎么看? 如果是高宗,那还没有事,因为高宗威望高,权力近乎无限,完全可以乾纲独断。 再往下哪怕仁宗(嘉庆),宣宗(道光)帝,都已经失去了这种乾纲独断的威望了。 当然,大家可能无法推翻你的决议,但是这是损失你这个皇帝的威严作为代价的。 哪怕是世宗皇帝之威,也都无法真正和天下群臣对立。 苏曳不想要昨天的凯旋大典,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端华出列,载垣出列,杜翰出列,文庆出列。 几乎所有军机处大臣,齐刷刷站出来反对。 这等情况真是少有,肃顺一党竟然和绵愉一党,完全站在了一起。 皇帝陷入了纠结之中。 此时,他稍稍从之前上头的情绪清醒过来,这才开始正视八旗勋贵的对立情绪。 然后,他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会儿道:“赐婚寿禧公主,既是公事,但归根结底是朕的家事,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犹豫再三之后,皇帝决定坚持到底,不打算妥协。 一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威,二是他确实答应过。 “拟旨,苏曳和寿禧公主天作之合,特赐婚!择一吉日,成婚。” 苏曳上前,道:“臣谢主隆恩。” 全场大臣沉默以对。 既然皇帝这般说,那群臣就无法再反对了,但是却可以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此时,皇帝算是敏锐感觉到,群臣这种对立的态度,甚至隐隐从苏曳头上,转移到他这个皇帝的头上了。 他稍稍有些不安。 虽然他是皇帝,而且大清的皇帝只要成年之后,基本上都是大权独揽,臣子很难抗衡。 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其实稍稍有了变化。 因为局面恶劣,发逆作乱,加上洋夷入侵,使得皇帝的威望和权力是在下降的,皇帝有求于臣子的地方越来越多。 而且他太年轻,继位的时候本就威望不足。 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接下来的朝议,依旧正常进行。 甚至大臣们依旧非常恭敬,而且看上去也仿佛非常主动,但是苏曳能感受得出来,甚至苏曳也感受得出来,在场很多八旗勋贵大臣,已经有些消极对抗了。 皇帝太年轻,政治手段还不够老练,抬高苏曳的同时,太打压八旗勋贵的情感了。 封赏了苏曳之后,接下来只有一个重要的议题。 皇帝道:“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提出要修约,众卿看该如何是好?” 此时,皇帝的口气很郑重,但是还不够郑重。 所谓修约,就是英国、法国、美国要求清廷履行之前的承诺,让英国人进入条约中规定的口岸城市,并且开放更多的口岸等等。 上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夏条约》等等。 之后,清廷和西洋诸国相安无事了好几年。 1847年之后,西洋诸国感觉到这些条约签订之后,没有达到预想中的利益,所以想要得到更多。 而另外一方面,清廷签订条约之后,不少条款也没有履行。 所以当时就提出修约的意见,而且让清廷履行相关承诺,但清廷不允许,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 只不过,最近西洋诸国正陷入拿破仑之后最大的欧洲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法国、奥斯曼等国纷纷卷入其中。 所以,暂时无力对清廷进行军事行动。 要说起来,不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相较于克里米亚战争,不管是规模,水平,还是烈度,都是小儿科了。 完全十倍的差距都不止。 而清廷一开始把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方根源录
隐富小农民
富贵花开
我的美艳鬼妻
大魏帝国之纵横天下
半命妖师
玩家请上车
明末之新帝国
1979我的年代生活
醉里,剑气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