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农民的心声(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在农业频道,正播放一期特别节目《走进农家》,视频入眼就是一片金黄的小麦。 麦穗沉甸甸的,压弯了麦秆,这是收获的季节。 一位年轻的实习男记者“鲍礼”,正在小麦田里,采访收割小麦的两位年迈的农民夫妻。 “大妈,今年小麦收成怎么样啊?” 鲍礼一脸微笑,把话筒递到大妈面前。 这位一直在弯腰割麦子的农户大妈,今年大概有五十多岁了,头发花白,面容苍老且憔悴。 她吃力地直起腰来,她脸上都是大颗的汗珠,迷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戴着草帽的大妈,用脖子上的昏黄毛巾擦了把汗,看到摄像机,就有些窘迫的说:“收成挺好。” “我看别的地方麦子早就收了,你们这里为什么收的这么晚啊?” 实习记者鲍礼又问道。 大妈说:“我家麦子种得晚,还有就是大家都忙,没人来帮忙,就我和我家老头子在割麦子。” “那为什么不找收割机呢?” 鲍礼继续问。 “还不是我们这里山多,地不平整,机器进不来,只能用人工收,这几亩地啊,累坏了我的老腰哇。” 大妈这边念叨了几句,那边她老伴就不满的用方言在喊:“还说个啥劲,赶紧干活,这麦子都落粒了,再不加把劲,都要烂在地里咧!” “俺不和你说了,要干活了。” 大妈接着就弯腰继续收割麦子。 可是这一片还有两亩多地,老两口身体也不是很好,动作慢吞吞的,估计还要几天才能收完,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麦子收割晚了,第一是会倒伏,二是麦粒会脱落麦穗到土里,三就是遇到阴雨天会发霉,会导致大量减产。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不过这也没办法,现在村子里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一帮老头老太太,都是先顾自己家里的活,而从外面镇子上雇人,一天要200元起,这一亩地麦子也挣不了多少钱,雇几个人收庄稼,几百上千的费用花出去,着实心疼。 反正这雇人是损失,不雇人也是损失,真就是左右为难。 这也是当代农村人的难处。 要是像平原为主的农垦区,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还好一点,在视频里这片山沟、丘陵地带的农田区,地形起伏不定,大型机械没法运作,所以这里的农民耕种,一般都以人工和畜力为主,十分辛苦。 辛苦也就算了,现在粮价也低,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 所以现在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但凡有一点能耐的,都不留家里种地,都出去打工了,起码打工赚钱要比种地轻松不少,年轻人甚至还能谈个对象。 要是留在山沟里,那估计要打一辈子光棍,整个农村,就几乎没有年轻女孩。 这次因为鲍礼没有采访经验,遭到农民伯伯的嫌弃,镜头到这里就被掐了。 随后背景换了,变成了采访另一位中年妇女。 这位妇女年纪轻点,才四十出头,不过也是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 她正在树荫下休息,身旁立着一根锄头。 “你好大姐,我能采访一下你吗?” 实习记者鲍礼上前问道。 “你问吧。” 这位大姐掸了掸身上的尘土,站起身来,态度和善多了。 鲍礼问大姐是去收割庄稼了吗? 大姐说:“没有,我是给黄豆除除草。” “哦,你家种的黄豆啊,那边我看有一家大爷大妈,还在收麦子。”鲍礼说道。 大姐说:“我知道,明天我就帮他们去收一下,要不然这一下雨,少说能掉一小半的收成。” 大姐说到这里,忍不住就问:“小伙子,我能说点别的不?你们让播不?” 鲍礼也没经历过这件事,顿时愣住了,想询问别人,可是现场只有一位摄像师,人家只管摄像,不管采访的事。,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鲍礼也只能支吾了一下。 大姐就当他默许了,直接对着摄像机说道:“你们在这里采访都是虚的,还耽误我们干活,要是真想帮着我们农民,就联系一下有关部门,找人帮人家大爷大妈把麦子给收了,然后再解决一下粮价低的问题,这才是困扰我们农民的大问题。其他苦点累点,那都不叫事。” “你说得对,我会去有关部门反映的。”鲍礼这下有了决断,点头说道。 “还有啊,我想请你们呼吁一下白帝电器,能不能解决一下我们农民收庄稼的问题啊?我家也就我和我婆婆两个劳动力,等到九月份收黄豆又累死个人,我家买了好多白帝的电器,电视机、手机,都可便宜了,我想你们帮我和白帝公司说一声,让他们生产农用收割机呗,要便宜的。我们村里,几家合伙几千块钱买一台,以后就省力了,也不用雇人来收庄稼了。” 大姐说完,鲍礼点头说好的,他会去反映。 不过几千块钱想买收割机,他表示这个不太行,即便是小型的收割机,那毕竟也是一台农用机械,估计要几万块钱。 “不,你不了解白帝,”大姐笃定的说,“只要白帝肯生产,他们的收割机,肯定做的便宜,还好用。” 大姐这位忠实的白帝用户,也许她平时不上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婚厚爱:徐少请走开
明末中枢一木匠
至尊保安陈扬苏晴
怑卿之暗黑巨星降临
我的玉雕不正常
和空姐的荒岛生活
蔚然成风
影帝你的小迷妹上线了
和空姐的荒岛生活
魔本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