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二十九章 视察土地(2/2)_明末行_新笔趣阁
第二十九章 视察土地(2/2)
那么久,竟然荒废到了如此夸张的地地步,说实话真的很可惜。 张不凡一直在琢磨,虽然他也看了一些农书,但是都是最近刚刚看,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所以走到李栋身边。 “寨主,虽然我不是很会种地,但是也能看出这是块好地方啊,尤其是这些沟渠,如果能利用的话,将来必定能成为塞上江南。” 李栋点点头,其实明朝对于耕田的开垦还算很重视的,明初,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开垦后归自己所有,并且免赋税三年,如果业主还乡,地方官与旁边的荒田内如数播种与耕种。 甚至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太祖爷更是发出了新垦荒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王朝的政令会被逐渐的曲解,而官员也会越来越疯狂,大明朝收上来的赋税越来越少,而百姓要缴纳的财富也越来越多,那么交上去的东西去哪里了? 地主豪强与官员相互勾结,将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百姓承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也就没有多余的闲钱拿来开垦土地了。 这不是最关键的是,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还没拿到的粮食,官府便会来收税,本来开垦土地的成本就高,加上政府逼迫,百姓就只能逃亡,新开垦的土地,直接成为了缙绅的财物。 这也就造成了大明朝的荒地越来越多的原因。 其实用大脑想一下就可以了,后世中国的土地以养十几亿人口,而明朝有司记录的人口在七千万户左右,实际人口顶多有一亿多,是现在人口的十几分之一,而在当时的生产力,其实与**十年代的初的中国农村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却着实养不了人口,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所以明朝根本就不缺耕地。 如今这个问题,就摆在李栋面前,他要发动山寨的五千百姓,来耕种这些土地,让他们按下心来耕种土地。 屯田绝对是可行的政策,只要能保证百姓的收益,就算陕北人不怎么会种地,也能有很高的收入。 历史上的孙传庭做陕西巡抚的时候,政府不给一两银子,但是他依靠屯田,依然收货粮食一万多石,银钱十几万两,养精兵万余,要知道孙传庭只是个读书人,后投身于军事事业而已,他如何也和农业生产不靠边的人,都能在陕西搞得风生水起,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从哪些岸边蠢蠢欲动的流民身上,李栋看到了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但是现在环境那么动荡,如果李栋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收益,他们宁可饿死,也不会去碰这些土地的。 如果自己能把牛租借给他们,把开垦的土地分配给他们,让他们时代相传,就绝对可以让那些流民用生命支持自己了。 如今再在这些加入自己的流民群体中,实行义务军制度,那么在保证粮食来援的时候,就可以保证兵源,如果有战功的士兵,再奖赏土地和荣誉,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群体。 那么将来,自己便可以一边耕种发展自己的实力,一边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地盘,等到那些百姓品味到了土地的好处之后,就算自己不想打仗,他们也会渴望战争的。 李栋坐在战马之上,遥望干旱无比的陕北大地,心中豪情洋溢,自己的天下,会不会从这里开始。 视察完土地之后,两人兴奋的回到了二郎山,商议事务未来的事物,稍微一商量,便感觉事情太繁杂了。 这种田仅仅靠女人,是不行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所以这种地还算需要壮汉。 可是上一次李栋去摸底,也看了,就凭那些流民中那人的身子板,还真不行,所以这种地要缓一缓,先干点别的事情,比如说解决他们的住房,让他们疏浚水渠。 这样将来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也就方便了很多。 千头万绪,万事开头难,到底怎么走,未来的路如何,这一切都落在了李栋手里。 本章已完成!
愤怒的尸兄
化凡之门
王妃是只猫
仙河长路
云星月性
末世旅店经营手册
妖蛇圣帝
农家灵田
梭哈(GL)
满园春色人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