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指路!(1/2)
曹州大仓
刺史严舒咳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指着身后的粮仓,提醒当面的九位押粮官,这些粮食都是皇粮,每一粒米都是活命的仙丹。
受灾诸州的百姓,可都等着这些粮食救命呢!谁敢迁延懈怠,贻误机要,或失粮少粮者,一律斩立决,没有说情的余地。
“都是经于事故的老吏,多余的话,本官也不说了。”
“路上山高水远,艰难险阻,诸位保重!”
应了一声诺,九位押粮官拿着令旗各自领队,有序离开带队离开。严舒就站在粮台,目送着,直到最后一队消失在目光中。
转身看到楚王蹲在粮台下,拿着碗,拾散落的粮食,一颗一颗的捡的十分仔细。而他身边的侍卫,则很没眼力见儿,就没人上前帮一帮。
也伸手要了碗,严舒也蹲了下来,学着李宽的样子拾了起来。拾的同时,严舒还轻声问道:“殿下真是勤俭啊,与其他宗室的作派真是大不相同。”
李宽淡笑回道:“小时候在外流浪,秋收时帮人家捡谷粒,还能换几个馍吃。”
“那时候好啊,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不像现在,夙夜匪懈,案牍劳形。”
严舒是一州刺史,京中有三五好友,当然听说过楚王的事。一个皇子流落民间,要过饭,流过浪,少入行伍,历经腥风血雨,能活下来的确是异数。
“臣年轻时,也吃过苦头。那时候,总是怨天尤人,觉得上天待我不公。”
“现在想想,还是圣贤们说的对,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都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
答非所问,这是不想往深里说啊!可李宽却不管那些,直言问道:“知道圣人为什么选本王来吗?”
见严舒摇头,李宽则坦言告之,圣人最不愿意提的,就是他的儿子要过饭,他老人家觉得,那是皇室的污点。
可选择李宽来整治河南道,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他能急百姓之所急,知道百姓迫切的需要。
应急的粮食,李宽给他们了,朝廷的发来的种子也都到位了。眼下,最重要的是组织复耕,只有今年的苗插下去,秋粮才能接上。
赈粮还要发三波,可在这三波发完前,严舒能否一心二用,把州里的农事弄好,这对他的能力,可是个考验。
“山有赭石者,其下有铜。这可是考验你严刺史金刚钻的时候。”
“放心大胆的去干,万事有本王为你做主。”
严舒抬头,盯着李宽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臣孑然一身,有一碗白菜就算过年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严舒是老吏,经风历雨,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当听出来了,这位楚王对他并不信任。这也难怪,一年多了,他都没平复曹州的混乱,还说什么啊!
他也不想解释,为宦这么多年,说不清的事太多了,诟病他的也不在少数。走一步,看一步吧,总有一天,殿下会明白的。
拾了整整一碗,捏了一撮放在嘴里嚼了嚼,严舒眯着眼睛,一脸享受的说:“要是人人都能吃上,这天下就太平了。”
李宽也是把碗放在地上,席地而坐,随即用极其认真的表情告诉严舒,十日之内,必须复耕。老天爷,是不会等人的。
严舒也是頟首点头:“臣已经安排下去了,曹州境所有百姓,十日内各还本乡,必须参加复耕。”
“其他州逃难到此的,臣是想着一分为二。”
一半修复沟渠打井,一半耕种官地。按功给粮,一日一结,只要肯出力,还不至于饿死异乡。攒点粮食、工钱,回乡也能活人啊!
官场也好,过日也罢,以邻为壑的事常有,河南道那些没遭灾的州县,就是这么过来的。但这种事,严舒做不出来,都是唐人,有粮一起吃嘛!
更何况,人家出了力气,为他曹州的修沟渠,开荒地,做的是好事,绝对不能亏了人家。
呵呵,“好!严使君!本王来了这么多天,头一回听你说话这么中听。”
“既然话匣子打开了,那咱们也往深里唠唠,说说怎么平抑粮价,说说刘慎。”
地方官品秩是不高,但却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而且这里面的事,他们心里也门清。李宽知道,荀长岭、刘慎不是无能之吏,他们是实在斗不过人家,所以只能抱着救济粮活着。
县令是芝麻绿豆大的官,可刺史就不一样了,李宽想知道,严舒的忌讳在哪儿?
抓着麦粒当零食的严舒微微一笑:“殿下,您还真没什么忌讳。”
李宽耸了耸肩膀:“本王为什么要有忌讳?”
天家富贵,富有四海,李宽贵为皇子,受领皇命,谁挡路,就办谁,这有什么可忌讳的?就算是世家豪族,也不敢公然与天家叫板吧!
可严舒却摇了摇头,事要这么简单,去岁朝廷派来的钦差,就把事办了。也不至于让粮价又涨了半年,榨光了百姓荷包里最后一个铜板。
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摆在面上的不过是一条线,牵一发而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弃妃重生之凰斗
万事如易
重生之外星人附身
腹黑萌宝闹翻天
惊世骇婚:神秘小娇妻
变身之红龙女王
帝师夫妇日常
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
张龙周晴程依依小说
艾泽拉斯圣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