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3章 为什么就你会做?(3/6)

,就会摸不着头脑:这什么玩意?

其实这是南宋时期的一则典故,同时也与一件文物有关:朱熹的弟子郑性之是理宗时期的权臣,他手下有一个官员强夺了沈姓富商的一处豪宅,然后又把这座宅子献给了郑性之。

但自从郑性之入住后,宅中怪事频发:明明晴空万里,树梢都不见动一下,正堂中却能生出阴风。明明是万籁俱寂的深夜,堂中却会传出类似呼噜声样的响动。

郑性之不明所以,请了高人做法,具体过程不知道,反正之后就将堂名改成了清风堂。

再之后,风没有了,怪响也没有了,平平静静的过了几年。

但到第三年,又有怪事发生了:一到下雨天,清风堂的石壁上就会显出了一个人影,天一晴就会消失。

郑性之吓的不轻,命人把墙拆开,结果挖出了一具骷髅。再一看,石壁上竟然被抠出了十多道深槽。

原来,当年官员抢夺毫宅时,竟然把宅子的原主人活生生的砌进了墙里。

官员被抄斩,豪宅发还沈氏,所以这件事流传极广,史称“清风堂尸迹”。

沈氏后人还专程记在族谱之中,到明朝时更是刻成了石碑,代代相传。

建国后,沈氏后人捐献了位于嘉兴的沈氏园林,大运动时期遭到破坏。新世纪初,浙江文物局和浙江古建筑研究院联合重建,挖出了这块碑,现在馆藏于“江南古建筑博物院”,名字就叫做《清风堂碑》。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有相关内容,但主要论述的是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只是提了一句清风堂牌,并没有提这块碑的来历。

李定安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义的《南村辍耕录》中对《清风堂尸迹》记的极为清楚,还做了相关的科学解释:尸油和血液渗透到了石壁里,干燥的时候不太明显,发潮的时候油迹就会显露出来。

所以,旁边的这几位同学不一定能想的起来这块清风堂碑是什么东西。

但要说超纲,还真没有。《南村辍耕录》本就是宋元时期考古相关的重要著作,不然李定安也不会想着从这本书里搜寻铜椁和赤金摩睺罗的来历……

还有三道论术题:

一、治天下匠。

这也是一则典故,也同样与一件文物相关,主角也是丞相。

《元史耶律楚才传》: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成吉思汗),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