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善恶一念间(1/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不想上梁山()”查找最新章节!>
算了,沾了泥不怕,晒干了掸掸就好,王伦便依言脱得赤条条的之后把襕衫挂在树枝上晒。他后世也是农家子弟出身,对这些没讲究。>
襕衫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宋时进士、圆子生、州县生等文化人常穿的,和平民百姓的衣服有区别,这也是杜大郎知道王伦是读书人的原因之一。>
但对现的王伦来说,衣服就是一件遮羞布而已,何况这边就杜迁一个男人,所怕何来?>
杜迁衣服也湿了,想必就是因为刚才下河救他所至。不过他见王伦脱得这么洒脱,倒也一愣。>
大宋重文轻武,所以对于读书人的尊敬不是一般的大。而读书人也自持身份,这种公开场合袒胸露背有辱斯文的行为肯定不会做的。>
而王伦从装扮上一看就是读书人,但他能做得这么坦然,倒让杜迁好感顿增。>
这是不把自己当外人才会这样吧?既然如此,他也该有铁友的觉悟,于是便也解了短褐,就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依样挂在树枝上晒。>
两人坦诚相见,更觉亲切。>
这也是王伦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个时代,附身的那个王伦是一个只知读书的书呆子,他的社会阅历比起后世的这个王伦差得不只一星半点。>
“兄弟有何难关过不去?”杜迁一脸知音大姐排忧解惑的热忱问。>
“此事说来真有些难以启齿…”>
“但说无妨,反正闲来也无事…”>
本来这事是那个王伦干的,确实不地道,可是却得自己来承受结果,换谁都不爽。不过谁让自己穿在他的身上?望着杜迁诚挚的眼神,王伦很郁闷:你一个大男人,这么八卦干什么?>
“小可不是此间人,本是此地县中的生员。因为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无生活无以为继,正好此间有位姓武的大户,先前受到过先父的恩惠,因此特来寻他。”>
杜迁不禁动问道:“可是武家那村的武植武大郎?”>
原来你也知道!王伦点点头:“正是。”>
杜迁也点头道:“说来正巧!这位武大官人乃是本县第一乐善好施之人,不瞒贤弟说,某这小本生意,多得武家照顾,才能养活一家人,所以贤弟一说便知。贤弟既然父上与其有旧,过来投奔,自然能得其照顾,只是却又为何要行此下策?”>
他说的是跳河之事。>
“大郎不知,小可去年听闻这位武大官人做了山东阳谷县令,便思投奔于他在县里谋些差使,可是住了半年有余仍无消息,只能愤怒之下不辞而别。”>
杜迁诧异道:“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贤弟你是个读书人,他便稍施人情谋些差使也不打紧么。只是那位武大官人在本县中名声颇佳,原来却是如此忘恩负义之辈!”>
王伦苦笑说:“小可正以为如此,所以在回乡的路上四处编造张贴武家的丑事…”>
杜迁便摇头道:“这事贤弟做的便不好了。他于此事做得不地道,但是听闻在阳谷县的官声还好,若是贤弟你指责他忘恩负义也算不差的,但是说些无中生有之事就不好了…”>
看来也是个规矩人呐,有一说一,有事说事,黑大个也是有原则的。>
“何尝不是!”王伦也自懊恼。这是附身的体会,和后世的王伦无关。>
“后来怎样?”杜迁自动脑补:“难不成他知道后为难于你?”如果不是这样,王伦又何必要寻死觅活呢?武家家大业大,又有权有势,为难一个县学生员当然不是难事。>
王伦便露出羞惭的脸色来。>
“哪知道小可回家以后才发现,那位武大郎早已为小可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小可懊悔但已无用,谣言无法收回!”>
杜迁呼地吹出一口浊气:“却怎生是这样!王贤…弟,此事你可做得差了!”>
看不出,这家伙还是恩怨分明咧,但是王伦却觉得他变得不可爱起来。>
“小可也知道做得差了,思前想后,到底无法昧过良心,便亲到武家认罪并试图消除影响。但是全县人都已经知道,这谣言也越传越坏,无法收回了。”>
“然后县里知道此事之后,便以‘品行不端’为由革了小可的生员名额。小可原本即羞惭无地,又因此前途全无,便想一死了之,却不想被大郎救下!”>
杜迁听完故事,摇头叹息。尽管王伦做得不对,却已经以死相还,也就够了。从王伦能够主动认错便能看出,这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呢。>
要知道在宋徽宗崇宁三年的时候,权臣蔡京打着王安石的旗号搞了一场兴学运动,史称崇宁兴学。依蔡京之请,“诏罢科举,取士悉归学校升贡”,遂使学校成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
也就是说,大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拍电影从诸天开始
权宠天下
七零锦鲤文:炮灰妈的养崽日常
雅拉世界之旅
灵笼之我有签到系统
穿越1942有空间
陆大佬他又被打了
霸爱纯情鲜妻:腹黑总裁太凶猛
大明捡漏王
我是篮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