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清风苦雨(1/2)
“造孽啊,如此金句竟然被出现在勾栏?荒唐至极!”>
临潼县西南。>
顾府。>
国子监编修顾凡之一把年纪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暴跳如雷,要手撕作词小儿。>
如此糟践文人,他孰不可忍。>
“爷爷,您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得不偿失。”>
顾念卿生怕爷爷有个三长两短。>
顾凡之是个文人,容不得别人糟蹋好东西,唐时普遍流行的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词曲主要的作用就是供皇宫六院,勾栏青楼传唱取乐用的。>
平常的诗词用了也就用了,这是什么?这是精品,是要流传千年不衰的金句,随随便便的到勾栏里供人取乐,太不像话。>
按照他的理解,这首《如梦令》就应该上交国子监收录起来,永久传颂。>
“爷爷老了,也管不了了,这帮兔崽子们,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就上蹿下跳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你给我把他找来,我要当面和他好好聊聊。”>
顾念卿道:“昨天晚上离得远,我也没看清楚究竟是谁,听说是一个叫方卓的人写的。”>
顾凡之是个聪明人,听顾念卿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
方家以前在临潼县城也算是数的上号的富裕人家,那方卓以前在县城也是横着走的主,除了能吃能喝逛青楼之外,没听说他拜师何人,所学哪派。>
难道真有从天而降的天才不成?>
“卿儿,去叫你陈伯伯,傅伯伯,老夫要当面考教此子。”>
……>
在后世,人们为了出名,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生在古代,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出名。>
因为猪一旦长肥了,主人家就要宰杀招待客人了。>
方卓现在就有这样的烦恼。>
顾府的请柬就放在方卓的案头,语气生硬,毫无商量的余地。>
人家是要教训你,不要没事就把才华撒的到处都是,没个师承,名不正言不顺,好东西都倒进了猪槽里,必定会遭到千夫所指。>
所以,方卓还是决定接受改造。>
这一趟出行回来,他也算是师出有名,有迹可循了。>
这让他想起了后世的相声大师郭德纲先生,空有一身的才华,无处施展,没有师傅领路,三俗的帽子分分钟扣到你的头上。>
为了登个大雅之堂,方卓妥协了。>
礼物自然是要带的,还不能太轻,要不然人家会说你不懂事,老家伙们总是仗着自己的年纪倚老卖老,你还不能反驳,一句有辱师门就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礼物必须得精心挑选才是。>
思来想去的只能是一些超凡的精美糕点才配的上他们的地位。>
其实就是一些饭后甜点,也就是我们常吃的奶油小蛋糕。>
“仇玉!”>
“公子,怎么了?”>
“随本公子赴宴。”>
“去哪里?”>
“顾府。”>
“好嘞!”>
仇玉提着蛋糕前面走,方卓跟在身后。>
这就是方家的下人,完全没个体统。>
……>
与此同时。>
顾府花园凉亭。>
三位绝世大儒正襟危坐,围在石桌前品着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内外描写,窗外下着雨,雨小风急,屋内一人独坐,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借酒消愁。”>
顾凡之在解读方卓的诗词。>
陈司礼放下茶水,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时间跨度大,描写的极为精致,一觉醒来,天光大亮,懒洋洋的不想起床,突然想起昨夜的风雨,就问卷帘人窗外的海棠怎么样了?卷帘人只道生活,不谈意境,随口说海棠依旧盛开。”>
傅佑坤不紧不慢的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句连问,凸显作者的孤独,没人与他心里的意境相通,因为大风,不应该是红花凋零,绿叶繁盛吗?”>
三位大儒对昨夜横空出世的诗词解读了一番,深深感慨作者意境深远,用词考究,放在当今文坛,比只甚少。>
“横空出世啊,老友们,多少年没有这样有意境又有生活的诗词了,他们竟然要把这样的诗词谱曲,放在勾栏里,让那些凡夫俗子娱乐,我痛心啊。”>
顾凡之痛心疾首。>
陈司礼喟叹一声,道:“谁说不是呢?虽说不是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但也是不可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银鸦之主
网游之盗贼重生
异世为僧
错上蛇王:傲骄蛇宝宝腹黑妈咪
天命唯汉
莽荒主宰
剑道之王
妙手村医
回到古代当皇子李准王嫣然
妖颜惑众:毒宠倾城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