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 搞搞师生关系(1/3)

有鉴于朝廷各部门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形;无论是司农寺还是大宋银行,许清一直强调的就是效率,现在终于体现出了它巨大的价值。

关于阳城等地有人煽动百姓打伤提举司人员之事,司农寺内部渠道上报的时间、比地方官府快了将近两天。

两天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商鞅来说,两天足够取信于举国百姓。

对于韩信来说,两天足够布下一个十面埋伏。

对于唐太宗来说,两天足够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

对于成吉思汗来说,两天足够踏平两座城池。

而对许清来说,嗯嗯,与以上诸人似乎没什么可比性,但也足够在贾昌朝等人反应过来前抢得先机了。

包拯已经前往阳城,一般而言,监察地方事宜是由御使台的巡察御使负责,谏院很少会派员到地方上去,包拯如今是谏院院长,若不是此事牵涉面太大,赵祯也不可能劳他亲自出马。

御使台如今非常乱,几派势在里面倾轧,欧阳修以前刚上任谏院院长时,就曾几度上书指责台谏,欧阳大才子在这方面从不知道客气是什么,直言近年台谏皆是奸佞,希望赵祯能来个大换血,但现在欧阳大才子自己先被踢出了谏院,整顿之事也就无从说起了。

这次赵祯没有让御使出马,改由谏官前往调查,也说明他这个皇帝对御使们深陷派系纷争的不满,或许赵祯只是在等一个契机,就会针对御使台大力肃整。

从目前贾昌朝等人尚未反应过来,许清基本可以断定阳城之事不是夏竦在策划,这让他大松了一口气,若只是当地士绅的单一行为,许清对包拯信心就更足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朝堂上造势,把这次事件定性为造反,对幕后煽动者定以重罪,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另外就看晏殊和范仲淹一群革新派对地方官府的掌控力了,当初他们可是一至支持利用青苗款加强大宋的粮食储备的。这些人加起来,尚不能压制地方势力反弹的话,许清也只好认了。

经过此事,对晏殊说自己根基过浅的话,许清更有了深刻的体会;放眼望去,除了润州一地,他能掌握的地方势力几乎一片空白,现在实施的政策在地方上一出现反弹,他几乎使不上力,只能眼巴巴了望着晏殊等人。

饭时他跑到晏府,与晏殊一家用过晚饭后来到书房,晏殊反而安慰他道:“贤婿,你入仕不足一年,这怪不得你,说来你如今做得已相当不错,在军中已建立起足够的人脉,至于地方文官,这与武将不同,他们绝不会象武将一样轻易投入你门下,经营起来耗时费力;

官场上所谓的熬资历,说白了其实就是熬官场关系,若是你没什么突出的才华,官场关系又不好,那么你熬再久也没用;贤婿啊,你资历还是太浅!凡事欲速则不达,急不得,急不得!”

许清点了点头,晏殊说的在理,文官牵涉面广,花花肠子弯弯绕,想一下子建立起强大的人脉,简直是痴人说梦,目前也只有靠着晏殊这些经营了几十年的人了,自己慢慢熬吧!

晏殊轻抚长须,轻声道:“贤婿啊,你没有同年,那平时就多留意身边的人,多发掘一些有用之才向陛下举荐。”

不愧是十四岁入仕,在官场上熬了几十年的人啊!

晏殊这话让许清豁然开朗,没错,就象于清泉他们,经自己举荐,那就等于是和自己绑在一起了,这种无形的捆绑想摆脱都摆脱不了。

官场上的反叛是大忌,象后来的吕惠卿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本是王安石门下,反叛出来后为天下人不耻,新旧两党不容,最后郁郁而终;

也正因为这样,人人都得再三斟酌之后,才会选择站队,若想到地方上去逛几圈,就拉起自己的一群班底根本不可能,那就只有自己慢慢培养了。

怎么培养?没有同年关系,咱还可以搞搞师生关系嘛!

想到这,许清淡淡笑道:“岳父大人,国以农为本,然则司农寺贴出招贤榜,举国选才,到如今招到农桑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不过十三人;

这对大宋的农业发展极为不利,而目� ┧掠行矶嘌芯肯钅浚庑┫钅坎皇且皇蹦芡瓿傻模孕⌒鱿虢ㄒ槌ⅲ夹硭九┧旅磕暾惺瞻倜露胙蟹⑺荆裳蟹⑺救嗽贝В⑴嘌嗯┥7矫娴娜瞬拧!�

晏殊刚端起茶杯,听了许清这话不由一怔,许清在司农寺搞什么杂交水稻、嫁接作物、以及收集各类物种整理研究,这些他自然知道。

若真有他所描绘的前景,则研发司确实需要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晏殊自然不会反对。

“此事你可先与陛下沟通,然后在朝会上提出来。”

有了晏殊这话,许清心中大定,接着说道:“岳父大人,小婿在术数及统筹方面有些造诣,前翻去太学,发现太学里的算学比较粗浅……”

这个许清倒不是胡言乱语,前世好歹也混到大学毕业,论经史子集不行,但数学方面,绝对敢在太学里横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先婚厚爱,厉少的神秘哑妻 乱唐 网游之倒行逆施 风云金缕衣 悲情面具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穿成极品婆婆后我路走宽了 阴阳风水咒 渔村王朝 三岁小龙崽我在反派家里当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