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崩盘(2/3)
可以预期的,申晨一直谋划…着的雪崩效应如期发生了。此前高高在上的粮价,如同玩儿蹦极一般往下跳水。上海周边地区就不说了,因为有海外运来的粮食,粮价始终维持在一两六钱:周边偏远的地区,早晨粮价可能还是二两出头,结果是有价无市,到了晚上,径直跌破了二两大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之后,自小冰河时期以来,粮价首次跌破一两八钱大关,最终稳定在了一两六到一两七之间,具体价格视距离上海县的远近而定。
赵广德现在无比的庆幸自己早早的抛售了粮食。虽然因为澳洲人的搅合,巨大的本钱投入之后,最终他只收益了仨瓜俩枣的。但也聊胜于无了,总比那些亏了血本的士绅们要强上许多。而今那些囤积粮食的士绅大户们,简直就是y哭无泪。
新粮上市,旧粮的价格直线往下就跌。现在的情况是,士绅们根本就没法继续囤积粮食了。积压的资金且不说,粮食放在手里不停的贬值。此刻要是不出手,等到下一季…那可真是血本无归了。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粮价小额震dng了一下,最终稳定了下来。
困扰了南明弘光政权,上到造粪机器,下到马士英都头疼无比的粮食问题,终于解决了。连带着,申晨也达到了想要的预期目标。现在没人去怀疑粮票的信用问题了。南明上下,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的中户人家,但凡是有余钱的,径直认购了粮票,或者干脆就存进汇丰银行换取一张存款单。
这玩意保值不说,存进去还有利息可拿,上哪儿找这好事儿去?甚至大宗交易的时候,有的人径直拍过去厚厚的一打粮票,出货方不但因为对方没有使用银子而恼怒,反倒如获至宝地将粮票收了起来,痛快地完成了交易。
大明的商人们,很快就发现了粮票的好处。存储方便不说了,还便于携带!这年头大宗的商品交易,哪一次不是用车船押送着大批的白银?而今好了,上万两的银子,折算成粮票,不过厚厚的一打,往怀里一揣,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身藏巨富。到了地方,抽出来径直往对方面前一拍,说不出的爽利。
少了车船资费,没了巨额的镖师费用,且极具信用度,大江南北但凡有点见识的就没有不认的,如此好用的粮票如何不用?
所以哪怕是后粮食危机时期,粮价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倒卖粮票再也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也丝毫阻挡不住粮票的热销。大户们对粮票迸发出了极大的认购热忱。根据汇丰银行在南明各个分行反馈回来的消息,粮食危机时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士绅大户们总计认购了不足四百万两的粮票:而在后粮食危机时期,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一认购数字就翻了一番。与之相比,设立在上海的大宗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很稳定。粮食保持在每天六百吨左右的出货速度。这一速度,足以保证粮价的稳定,同时也保证了澳洲有足够的时间从海外运来可持续倾销的粮食。
大户们不是傻子……粮食放在手里,既有存储成本又要贬值。而且他们本身又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来吃既然如此,莫不如换成粮票。揣在兜里,不但不贬值,反倒可以增值。
粮食的稳定,保住了南明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马士英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这催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先前的高额粮价,直接导致普通百姓手中的财富缩水。话句话讲,居民购买力直线下降。所幸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可以通过穿越众一系列经济侵略所附带的增加就业机会暂时可以维持生计。而生活在乡村的居民就没那么好过了。
江南地区本就是东林党士绅们的大本营,这里的自耕农就跟大熊猫一样,简直就是稀有生物。大部分的农民,要么依附在世家大族、官宦人家手底下,要么就是这些人的佃户。江南地区商业发达,这些人男耕女织的,农闲的时候做一些零工还能勉强糊口。但往往都是卯吃寅粮,没到播种的季节,大笔大笔的朝地主们借贷。巨额的利息加上官府的盘录,辛苦了一季的农民到了收粮的季节,稻米别说一两六钱了,就是一两八钱都亏。
而现在澳洲人通过控制粮食输出量,始终将粮价保持在一两六、七钱的水准,这势必会造成大批农民的破产。
农民破产……大批流民……吃不上饭造反……一系列的可能后果让马士英不寒而栗。老马这段时间似乎已经接受了史文博等人组成的顾问团,整天与之商讨、垂询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让老马m不着头脑的是每一次谈论的最后,都是无疾而终,而后史文博神神叨叨地说上一句,澳洲人会有新的方案来解决新的危机。至于什么方案,史文博每次都是避而不谈。
所谓的新方案不过是老调重弹。无外乎两个字:移民!
一个稳定的大明符合澳洲的利益,一个过分稳定缺乏人口流动的大明不符合澳洲利益……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现在妥善解决了。扬州战役之后,彻底丢失了半壁江山的南明,挨了满清三板斧之后,已经开始缓慢的复苏。这种复苏会带来人口的固定化封建社会嘛,尤其是明朝严格的限制人口的流动。这就会造成澳洲的移民速度锐减。这次的粮食危机,不但打击了士绅大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魔神修罗
无敌,从仙尊奶爸开始
于春日热吻
瑾夏蓝年
大神,我想撩撩你
鬼帝狂妃:系统御兽
我在异界有本书
最强道皇
混沌霸主
灵气复苏:开局无限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