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吕蒙的秘密武器(1/2)
相比于过于紧张的糜忠,同样坐于糜旸身旁的于禁则显得淡然许多。>
年轻时的于禁也是勇冠三军,舍生忘死的虎将。>
想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大军压境。>
曹操帐中诸将皆惶恐不安,当曹操问及何人愿为先锋之时,帐中唯有于禁自告奋勇。>
随后他仅靠两千余人就守住延津要镇数月。>
如今江东十万大军攻城,虽然比当初袁绍攻打延津的大军要多的多,但有着这种经历在,于禁自然比一般人会更淡定些。>
于禁虽然现在变得贪生怕死,并且看重名利,但这是他被权力富贵所腐蚀的缘故。>
他一生中经历中的大阵仗数不胜数,也许在他面临之前,以他现在的志气会惊慌失措。>
但在面对之后,他以往的经历,就会让其的内心比一般人更坚定。>
于禁很矛盾,但也很真实,而俗世洪流之中,如于禁这般的人其实才是最多的。>
于禁眼睛半张半眯之间,他问了糜旸一件很重要的事。>
“益州援军会来吗?”>
面对大军围城不可怕,可怕的外无救援。>
当年曹仁在周瑜的猛攻之下,守了江陵城那么久,但最后为何会选择弃城而逃?>
因为除了喜欢长驱直入的徐晃之外,曹仁再也没看到其他援军来。>
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曹仁及城中的士卒,心态守崩了。>
拿今日的公安之战对比当日的江陵之战,道理是共通的。>
也许一开始公安守军在糜旸的带领下,军心士气会暂时不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久看不到援军的他们,慢慢就会意识到公安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到那个时候,才是公安城最危险的时候。>
而如今有兵力能够支援公安的,唯有益州而已。>
关羽那里自身都难保了。>
面对于禁的这个疑问,糜旸几乎是不假思索,坚定地回答道,“定然。”>
现今的情况已经于原来的历史不同。>
如今关羽尚未败亡,而刘备又应该已经收到了关羽身陷险境的消息。>
依照刘备的性格及其历史上的表现,他接下来会做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集结大军,干死孙权!>
听着糜旸如此肯定的回答,于禁不置可否,他又问糜旸道,“汉中一战,益州虽胜然元气大伤。”>
“现在的益州,还有多少实力,可以再发起一场大战?”>
面对于禁的这个疑问,糜旸笑道,这是这几日来他第一次笑,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人。>
“有葛公在,文则何必忧此?”>
听到糜旸提起那个人,于禁了然,于是乎,他也笑了出来。>
是诸葛亮呀。>
人的名,树的影。>
糜旸对诸葛亮如此信任,并非是盲目自信。>
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其十数年积累的数万精兵、数十员新生代战将,益州积蓄多年的粮草,在那一战中全部都被毁去。>
那时季汉几乎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就在那时,是诸葛亮站了出来。>
而就在经历那么惨烈的战败后,不过数年时间,益州就可以发起征伐南蛮,北伐中原的各项重大军事措施。>
这足以证明诸葛亮的理政才能,简直是旷古烁今。>
后世人中,有许多人因为某些营销号的带节奏,开始黑诸葛亮。>
但无论怎么黑,他有两点始终没人敢黑。>
一个是诸葛亮的品格,一个就是诸葛亮的理政之能。>
如今益州就算元气大伤,亦远远没有达到历史上夷陵之败那么惨烈的地步。>
有诸葛亮在,多不大可能,但数万精兵,咬咬牙还是可能的。>
糜旸面容坚毅的对于禁言道,“吾自幼承教于汉中王之侧,其重情重义。”>
“若吾师葛公只能筹集三万兵,汉中王亦会毫不犹豫只带三万兵前来。”>
“情义所在,文则勿疑。”>
看着糜旸那信誓旦旦的,对刘备信任无比的样子,于禁心生感慨。>
年轻时的他曾几何时,也向往这样的君臣之情。>
但最后可惜、可叹。>
“若是以往,吾定不信子晟你这番鬼话。”>
“但现在,在你身边多日,吾见了很多事,现在吾表示拭目以待。”>
这是于禁第一次称呼糜旸的表字。>
于禁那真诚的语气让糜旸大笑起来。>
于禁与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能透视
我有一剑
校花的透视神医
特种兵在异界
深渊里的修骑士
哄枝
锦绣农门之弃女当嫁
妃比寻常
七门调
一等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