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2/4)

腿,笑容里是超出年纪的苦涩,“也只能说说。”

“陛下……”

历史上,正德帝的确在京城待不住,三天两头想往外跑。

几次尝试未果,总结经验,终于成功跑到北疆,和小王子打了一仗,取得应州大劫,成为永乐帝之后,唯一一位亲上战场杀敌的天子。

此战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鞑靼不敢大举犯边。北疆重镇难得有几年安稳。

对于史书中的“战况”和“死伤”,杨瓒能送出的只有两个字:荒谬!

打了几天仗,就死几十个人?

开什么春秋玩笑。

不提刀枪砍杀,便是火炮射出的铁球,砸也能砸死百八十个。退一万步说,鞑靼游骑犯边,不到百人的队伍,遇到敢战的边军,总也要留下几具尸首。

十万军队都是举刀虚晃,友谊第一,杀敌第二?

天大的笑话。

朱厚照为出海一事郁闷,杨瓒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提起武学之事,转移天子的注意力。

“陛下,杀敌有赏,盖能激励军民。今京军操练无法,学中无才可举,当行赏赐之法,以励武臣子弟。”

“赏赐?”

“武学年终一操,可改为三月一考。请钞为奖,优者按季行赏。当日于学中鸣鼓,以彰其能。”

没有激励,如何能大踏步前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武臣子弟,再是纨绔,也要争几分面子。

天子行赏,鸣鼓学中,既得实惠,又有面子。

再榆木脑袋,不求上进,面对这种情况,也该仔细想想,别人三月领赏,荣耀学中,老子出门抬头挺胸,倍有面子。自己月月落后,回到家中,不是竹笋炒肉,就是木棍加身。

老子一样是纨绔,凭什么抽孩子?

好的不学坏的学,必将抽得更狠。

论起抽人的技术,实乃武将家学渊源。杨探花欲有所长,还当勤学苦练。

想了想,朱厚照点头。

“此事可行。需令兵部先议,方可定为条格。赏赐的金银,”朱厚照咂咂嘴,“朕自内库出便是。”

因操演之事,天子盛怒,兵部尚书刘大夏在雪中长跪,羞愧气怒交加,病在府中,早朝都未能上。部中上下战战兢兢,对天子的命令,凡是合理,必不敢驳斥。

相比之下,户部却是老大难。

除军饷和灾银,韩尚书简直一毛不拔。

朱厚照无法,几番从内库搬钱,承运库太监连连上奏,就差抱着天子的大腿哭:陛下,库房将要见底,天子家也没有余粮,慎搬啊!

内库之事,杨瓒不好插嘴。

只不过,锦衣卫收缴的番僧赏赐,囚犯赃银,均未送入顺天府,而是运送到承运库,他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通过庆云侯世子一案,杨瓒还得知,功臣不纳税,宗室不交钱,绝属谬误。

洪武帝定下规矩,赏赐给皇亲、功臣、内官及寺观的庄田,不能白得,全部都要交税。不收麦稻,只征银两,按每亩三分收取。

盘点南北两京,杂七杂八算起来,每年可得银二十余万。

圣祖高皇帝在位时,敢拖欠一分银子,必让你好看!自宣宗皇帝之后,减免成为常例,拖欠也没关系。

朱厚照继位至今,弘治十六年的赏田税银仍在拖欠,弘治十七年更是想都不要想。

不能说老爹过于仁厚,只能是皇亲功臣不体皇恩,胆大妄为。

“有幸”翻阅庆云侯世子的供词,杨瓒发现,周家已有三年不交税银,借口五花八门,简直匪夷所思。偏弘治帝不追求,任由其拖欠。

今番周瑛被下诏狱,前事都被翻了出来。

想救儿子?

先把积欠的税银补全,再论其他。

庆云侯在诏狱外守了两日,求不得宫中开恩,只能想法筹钱。补交之后,是否释放周瑛,还要看顾千户的心情。

以杨瓒的观察,可能性实在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杨瓒正琢磨库银,朱厚照已拟定条章,行赏之外,添加罚规。

“有赏当有罚。”

朱厚照放下笔,吹干纸上墨迹,道:“朕闻秀才不第,考核不过,达一定年限,即要夺其禄米。朕不欲罢黜学中子弟,惩治懈怠庸碌者实是必须。”

“陛下英明!”

杨瓒拱手。

“杨先生必早已想到,故意不说,是想考朕?”

“陛下,臣不敢。”

真心冤枉!

只言赏不说罚,绝非考验天子,实是不想再得罪人。

先同文官集团保持距离,后同勋贵功臣扯开脸皮,再同武臣子弟各种不对付,事情传出去,即便是钢筋铁骨,也会被敲得粉碎。

杨瓒惜命,总要为自己留条退路。

从杨瓒的建议中得到启发,朱厚照先定京城卫学条规,又铺开纸,敕令在外卫所,指挥以下,百户以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末世传奇 明末钢铁大亨 我的23岁合租美女主播 冒牌质子 狐狸的本命年法则 饥荒年,我嫁给了男主的反派长兄 混在美漫当刺客 女施主请自重,小僧不能破戒 俏医娘子擒夫记 万界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