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万民如在洪炉中(2/3)

陈玉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十几年前年景好的时候,五百文就能籴到一石的白米,一石将近两百斤。

最近几年,米价涨到了七百文一石。

而入夏发旱之后,滴雨不下,庄稼死绝,秋粮无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米价就涨到了一两四一石。

就这一两四一石,都还是仓米的价钱。

千灯县的仓米,多半是陈米,陈米不但杂质多,而且多有霉变,富贵人家是不吃的。

可旱情还在继续蔓延,别说新米,就是陈米的价格势必不断上涨,甚至是短时间内涨到二两也未必不可能。

需要知道的是,普通的数口之家,省吃俭用下来,一年的用度都用不了十两银子。

陈玉词心地善良,原意派粥给流民。

但人力有时穷。何况是陈玉词这样一个养在“深闺”里的小娘子。

她不是陈家的一家之主,而且不事生产,往不好听里说,其实是“米虫”一条。她心善派个三五百斤,甚至上千斤,也没有什么,在陈府当家作主的长辈眼里,就当作是玩闹扔到湖里,听了个响,博个好名声。

可要是再多就不可能了。陈家家业再大,钱粮也不是大风吹来的。

陈玉词正是明白这些事情,才会着急。

只是思来想去,她也没能想出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不知道的是,齐鲁一省,数十州县无不遭灾,真正的赤地千里,流民数以十万计。

有人为此作诗说:当午青草燎洪炉,旱禾萎悴夜不苏。齐鲁千里百郡县,八十四邑莽为潴。

也就是千灯县这附近几个县。旱灾来得较迟,相比其它州县,灾情略轻。

而绵延一省之地的天灾,绝不是某家某户所能够应对得了的。

其实别说是某家某户。就连官府衙门,都无法解决得了。

更何况千灯县的县官,百姓的父母大人,当底下有人报以旱情时。他竟然极为奇葩地指着衙门后院里郁郁葱葱的草木,引用宋时诗人林逋的诗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此美景。何来旱灾可言?旱情一说,不过流言,刁民嘴里的虚词。”

实际上衙门庭院里的假山水池花草树木,都是衙役每日从很远的水井里挑水浇养起来的。若是一日忘了挑,都要旱死大半,偏是知县大人为粉饰太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正是,大旱一百五十日,垅上安能有麦禾?报到公庭犹不信,为言庭树尚婆娑。

不知底里的陈玉词,只是盼望聂小倩快点回来。就算无法解决流民的问题,有个依靠,也是心安许多的。

平安随着陈玉词往庙里走去,但见流民遍地,或坐或卧,一个个眼神空洞无神,一动不动,如果不是走近了看,还以为都是尸体,浑身上下流露着腐朽的气息,空气污浊难闻。

“陈姐姐,他们……”平安欲言又止。

陈玉词扫了流民一眼,摇摇头,轻叹了一声。她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只好看天。

一路无话,到了后院。

后院院门口有陈府家丁把守着,没有流民能进到里面去。

事实上流民对陈玉词这个施粥的女菩萨感恩戴德,在知道她就住在后院里之后,哪里敢冲撞到这里来。

不过本应该安静清幽的后院,在大旱的影响之下,也是显得有些败落。

平安任由阿黄在院子里活动,他则随陈玉词到了书房里。

他想着既然陈姐姐在,便在庙里留宿一宿,看能不能得到到聂姐姐回来。

书房里的两人正说话间,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当两人闻声而出的时候,看到几个衙役正拉扯着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往外走。

其中一个衙役头子模样的,边走边说:“冯麻子,你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衙门。”

“冯麻子?”

平安看着被衙役锁拿住了的乞丐竟然是冯麻子,大吃了一惊。

他那天被母亲阻止,没参与焚烧旱魃,但后来也知道了冯麻子父亲的坟墓被刨,尸体被烧,连骨灰都被撒到了甘河里的事。

对那个悲愤欲绝的冯麻子,很多人都猜测他会到县城里去报官,毕竟他是占着理的。若是报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吃不了好兜着走。

只是接连几天过去了,冯麻子不但没报官,反而突然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消失,更没人知道他消失到了哪里。

万万没有想到,冯麻子变成了乞丐,混在流民之中,躲到了谷娘庙里来。

“我的事发了?”冯麻子一开始非常惊愕,随即挣扎了起来,大声叫道,“我什么事发了,你们抓我做什么?”

“抓你做什么?”那衙役头子冷哼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听说过?”

冯麻子惊恐地奋力喊冤:“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冤枉啊……”

衙役头子一手掐住冯麻子的脖子,将他的喊冤掐灭在了喉咙里:“染血的柴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青荒 某红萌馆的金手指 必须攻略所有病娇怎么破? 异界宠妃 重莲曲 幻想世界穿越法则 重生之穷济天下 逆袭快穿:反派Boss,超疼的 盛世婚宠:陆少余生请指教 香港从1949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