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六卿交攻成四卿(1/2)
晋国这个国家,向来有些特别。>
本来,自从周成王“桐叶封弟”以来,作为西周一个重要的诸侯国,晋国一直禀行嫡长子继承制,占据绛都的叫“大宗”,其余分封到各地的姬姓宗室子弟称为“小宗”。>
可东周伊始,曲沃的一支“小宗”经过三代血腥攻伐,取代了绛都的“大宗”,并逼着周天子承认了自己的晋侯地位。自此,历代晋侯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除了立为世子的这一支,其余的国君之子全都不能在绛都安居。他们或者获罪被诛,或者被赶到他国讨生活。>
所以晋国无法形成像鲁国“三桓”,郑国“七穆”那样的姬姓宗室大夫势力。晋侯的地位是稳了,可是卿大夫的势力却起来了。晋国的上卿一向是列国中最多的,顶峰时竟然有十一家上卿。>
晋文公之后的百余多年,上卿间互相攻伐,最终,狐氏被放逐,郤氏被灭,栾氏被族诛。如今到了晋顷公时代,晋国尚有六家上卿,分别是赵,魏,韩,智,范,中行。>
智氏与中行氏都是荀林父的后代,应该说血浓于水。但正因为同出荀姓,所谓“同姓不婚”,几代过后,这两氏反而渐次疏远。而中行氏因为与范氏,也就是当前归晋的士会之后,相互通婚,而日渐亲密。>
智跞因为想以家臣梁婴父取代中行寅的卿位,而得罪了范氏与中行氏。>
上卿之首的赵鞅,因为想强夺邯郸城内的五百户“卫质”人家,而诱杀了同族的邯郸大夫赵午。而赵午恰巧是中行寅的外甥,因为此事,中行寅与范吉射合谋打算攻打赵氏。>
赵氏谋臣——晋阳宰董安于,听说此事,特意来到绛都密告赵鞅:“范氏与中行氏要作乱,恐怕难以制敌,主君必须早做准备。”>
赵鞅说:“晋国有令,始祸必诛,必须等他们先发作,咱们才能应对。”>
“与其届时伤害百姓,不如我一个人独死,有事我先担着。”>
赵鞅不准他送死,董安于便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地里整备兵甲。中行寅与范吉射知道了,扬言道:“董安于整治兵马,是要害咱们两家。”>
中行氏与范氏合兵来攻打赵氏之宫,幸好董安于早有准备,引领兵马杀出一条血路,保护着赵鞅直奔晋阳而去。到了晋阳,董安于加高城墙,深挖沟壕,以防敌兵来攻。>
绛都城内,智跞对韩不信与魏曼多说:“赵氏是六卿之首,中行寅与范吉射也不请晋侯之命便擅自将其驱逐,以后晋国就由他们两家说了算了。”>
韩不信说:“既然他们率先作乱,合不一并将二氏驱逐?”>
三位上卿一齐入宫,奉着在位的晋定公来讨伐范氏与中行氏。中行寅与范吉射奋力拒战,三家合力也不能取胜。>
范吉射想劫持晋定公,韩不信命人在城中呼号:“范氏与中行氏谋逆,要劫持晋侯!”>
绛都人相信了,都各执兵器来救晋定公。韩赵魏三家借国人之力,杀败范氏与中行氏两家之兵。中行寅与范吉射逃到朝歌,以为反叛基地。>
韩不信对晋定公说:“范氏与中行氏的确是作乱的祸首,如今已被驱逐。赵氏世代有大功于晋国,应该召复赵鞅之位。”>
晋定公是言听计从,马上从晋阳召回赵鞅,恢复了他的爵禄地位。>
梁婴父想领兵讨伐中行寅,以此为功来取代中行氏为卿,智跞来探赵鞅的口风。赵鞅问董安于这件事行否,董安于说:“晋国就是因为政出多门,所以来祸乱不息。如果立了梁婴父为卿,必是又一个中行寅!”>
赵鞅拒绝了梁婴父的请求。梁婴父知道是董安于断了他的官路,勃然大怒,对智跞说:“韩魏一向是赵氏一党,智氏如今反倒势单力孤。赵氏最依重的便是谋臣董安于,何不把他除掉?”>
“怎么除呢?”>
“这次范氏与中行氏作乱,究其原因,还不是董安于私具甲兵引起的,说起来,董安于才是真正的祸首。”>
智跞用这个理由去责问赵鞅,义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辞严的,不由赵鞅不怕。董安于说:“臣一向无惧生死,如果臣的死能使赵氏安宁,虽死犹生。”>
董安于回室自缢身死。赵鞅将他的尸体陈列于市,命人去告诉智跞:“董安于已伏罪。”>
智跞放心了,便与赵鞅结盟,两家相安无事。赵鞅在赵氏家庙中暗地为董安于设灵祭祀,以答谢他的恩情。>
朝歌城一直被中行寅与范吉射占据着,四方诸侯想背叛晋国的,都借助朝歌来为害晋国。赵鞅屡次发兵来攻,无奈齐,鲁,郑,卫四国要么赞助粮草,要么赞助兵器,搞得赵鞅每次都无功而返。>
一直拖到周敬王三十年,赵鞅纠合韩,魏,智三家之兵,一举攻下朝歌。中行寅与范吉射兵败,先逃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民公敌
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
绝品狂兵
综武侠之终极拜师
军王猎妻之魔眼小神医
云其深
误惹病娇长公主,尚书大人夜夜被虐哭
逆流2004
云青书院之一妃冲天
美漫大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