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统天下(1/2)
评判一个地方治理的效果,诸子百家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就比如说法家和儒家,在一些方面就完全不同。儒家重‘教’,而法家则重‘法’,侧重点不同,看待一件事情也完全不同。>
而卫庄身为纵横家,吸收了先辈的经验,但并没有拘于其中,他喜欢看人的眼睛。>
从百姓的眼睛之中,卫庄可以看出许多。>
战争带来的悲剧没有影响到地方百姓,相反,那些被打下来的地方,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是空旷闲置的土地,出现了园林、田地、房屋……所有的人都安居乐业,即使有着作奸犯科的事情,也很快被刑吏处置了。>
他们的眼睛,有着卫庄以前从未见过的光芒,那大概就是名为希望吧。>
这并不容易,起码在卫庄看来,便是这样。>
所以乾王这样的君王,才值得他追随和为之效力。>
因此,他才不疾不徐的带着自己的师兄盖聂去看看乾国的天下。>
卫庄并不在意封赏的问题,反正肯定没有封侯封王,大将军之位已经无可再封,换成其他人可能要考虑卸磨杀驴,功高震主的问题。>
毕竟,他可是一个人灭了六国,典庆都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不过卫庄知道乾王根本不在乎这些。>
……>
乾国接下来真正要关心的是如何统治天下?>
第一步,便是对于乾国最高统治者的定位。>
乾国的统治者该如何称呼?>
这些日子,一众学士考据古典,追寻尊号,于今日的朝堂上,终于有了结果。>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他们讨论了很久,终于在古籍之中找到了一个最为尊贵的名号“泰皇”,同时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
奈何杨神对这礼仪制度和尊号都看不上。>
“本王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旧号难及。”>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其他再议。”>
“臣等拜见皇帝陛下!”>
尊号已定,君臣之礼成也!>
虽然天下已经一统,然而,接下来便不是高枕无忧。事实上,乾国初生,却面临着内忧外患。>
北之匈奴、东胡,南之百越,以往被七国各自分担的周边压力,现在全部聚在了乾国的肩膀上。>
乾国虽然灭了六国,但对于六国的旧族还是很警惕的。也因此,在各地保留军队,还是有必要的。>
而关中也是一样。毕竟,就算不论山东六国,关中的北面,也面临着匈奴的威胁。>
该削减削减的,该留下留下的,剩下的便是乾国今后的军事布局,必须有着一个初步的议定。>
此时乾国最大的军事布局还是放在了山东六国,至于周围的匈奴、百越,都是在次要的位置。>
当然,军事的布局只是辅助手段,不是为了进行战争,而是为了协助各地重新建立秩序。>
清剿匪寇,安抚百姓,丈量土地,编纳户口……>
繁琐而又重要的议程到了最后,终于到了边境问题。>
与匈奴、百越的冲突,可能是唯一要动刀兵,有着进行战争的可能。>
百越那边,暂时不用担心,除非天泽连收服整个百越的能力都没有,那到时候就得卫庄出动大军横扫百越了。>
“陛下,我大乾荡灭六国,然天下尚未安稳。山东有变,关中之军可顺流而东,据敖山之饶,以御六国余孽。然南北未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当思危变。”>
灭六国之后,杨神的官位体系制度也开始容纳了大量的新血,有才能的晋升,有前科的被韩非下狱,最近韩非忙得头发都白了,估计命已经没有几年了。>
逆鳞剑好像有副作用来着。>
“卿有何策?”>
杨神看着对方问道。>
“关中北有胡苑之利,容畜者众。大乾可安抚边境的蛮夷部落,行怀柔之策,拉拢分化。再兴榷场,以盐、铜之物,换其牲畜马匹,以服饰、器物之精美,以堕其心。久之,不战可定。”>
如今乾国内部还未整顿,就算是要对匈奴大规模用兵,也还不是时候。用这些计策,操作的好的话,可以暂时稳住边境的蛮夷部落。>
杨神却是深深注视着此人。>
“可。”>
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娇宠毒妃
重生之美国大编剧
分手是你提的,我觉醒SSS级异能你哭什么
太子妃总是不上进
暗夜豪门:黑帝婚宠730天
偶像风暴
明末试锋
隋唐之激情神枪
吃人修仙
绝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