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涓滴经济学(3/4)
“这固然无错……”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如此,已故的司马温公亦如此……朕是很钦佩的!”
说到这里,赵煦微微昂首。
司马光在洛阳的独乐园与叠石山庄,在其死后本来要变卖的。
但被赵煦阻止了。
他以天子的身份下诏,赐钱十万贯,将独乐园与叠石山庄都收为官物,并要求洛阳官府派人妥善保护。
这就是打算将之在将来,时机合适的时候,改造成博物馆、纪念馆。
然后卖门票或者玩免费参观,但卖司马光纪念品回血。
在赵煦想来,司马光的故居和陈列着包括资治通鉴原稿在内的博物馆。
文人士大夫们肯定是想要参观参观,感受一下司马光的人格魅力的。
这样一个圣地,门票卖个一百钱或者一个司马光砸缸一类的文娱纪念品卖个几十贯,应该是不贵的。
而即使如此,司马光其他在洛阳的产业,也依旧变卖了数万贯。
加上赵煦赐的钱以及赐给司马光的丧事费用。
这就是二十余万贯的巨款。
司马康拿着这些钱,在其家乡遵照司马光生前遗嘱,买了数千亩的良田,并由范祖禹等人执行司马光遗愿,分与涑水本地百余户贫民,建立了一个糅杂了井田制和大宋时代特色的义庄组织的乡村社会。
必须要说,司马光的这些钱,都是合法的。
他从未贪污过任何公款,也未收过任何贿赂、好处。
就连资治通鉴书局的公使钱,他也都是全部用在了修书和书局工作人员的福利上。
在私德上,他无懈可击!
他的全部产业,包括独乐园、叠石山庄在内的资产,都是他的俸禄、贴职钱、职田收入、食邑收入等等大宋高级官员福利以及历代赏赐所购置。
从这,就可以知道,大宋朝的文臣日子有多舒服了!
哪怕不贪不拿,只要和司马光一样勤俭持家,不去搞那些乱七章,来重申圣人之道,归正天下之义,倡导士风……”
“朕给相公一个参观方向罢……”
蒲宗孟立刻把手里的鱼竿一丢,跪伏于地,顿首再拜:“臣乞陛下赐教!”
赵煦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朕听说,民间有谚语曰:大河涨水小河满!”
“诚哉斯言!”
“朕以为,富人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些为富不仁,为非作歹,仗势欺人之辈!”
“若有人,其产业虽多,其家财无算,但其行仁义,倡正道,修桥铺路,积善积德……”
“这就是仁者!”
“若其再用圣人之义,来与乡邻往来,扶危救困,救济孤寡……那这就是君子了!”
“而在君子之上,还有一层……”
“若其用自身财富,雇佣百姓,兴办工坊,使百姓勤有所得,让孤寡自食其力……”
“这样的人,就相当于是那高山上的雪原,其将自身财富,化作涓涓细流,滴入万千百姓之家,使一家之财,化入万家!”
“不止自己富了,还带动千千万万的百姓也能得到温饱……”
“让数百、数千、数万人及其子孙后代,能衣食足,于是知荣辱……仓禀足,然后知礼仪……”
“这难道不是教化?不是圣人的大道吗?”
“与之相比,士大夫安贫乐道,影响的只是一家……”
“但这样的人,却可以影响数百、数千、数万人!”
赵煦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将现代米帝的涓滴理论拿来用了。
涓滴理论或者说涓滴经济学有没有用?是否合理呢?
赵煦才懒得管!
他是皇帝!
天生屁股就坐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还是最大的利益挤得者。
类似他这样的人,难道还会认同穷人造反有理?甚至同情广大的贫苦人民?
怎么可能!
嘴上说几句‘朕实悯天下百姓为饥寒所迫’就了不起了。
最多在宫里面表演一下,行为艺术。
比如说‘四季常服不过套,一日不过三餐’等等。
但是呢……
赵煦是知道,他做的事情,肯定会加大贫富差距,造成激烈的社会矛盾。
所以啊……
他得用一个东西来麻醉广大人民,让他们不至于敌视社会,进而学陈胜吴广。
同时,他也需要社会舆论来钳制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黄世仁。
至少,得有个遮羞布,一块牌坊。
涓滴理论,就很好的契合了赵煦的需要。
你们不能仇富啊!
更不能造反啊!
富人,那可是给了你们工作机会和养活全家老小的大善人!
得感谢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死刑犯的生存游戏
黑莲花庶女被迫精分
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
网游之天生废物
市长大人
不浪漫的爱人
超凡高手
女将叶央
人皇
终极地狱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