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3)(3/4)

将来会少一个分家产的。

某些地方,溺婴成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士大夫们,将怀孕的滕妾送人,也有这方面的缘故——滕妾的子女,可都是有继承权的。

不过,很显然,殿上的文氏与赵煦身边的文熏娘,又有很大不相同。

以赵煦的观察来看,文熏娘在心里面,其实是恨毒了她的父亲的,证据就是她从未在赵煦面前提过她的父亲,问起家人,她总是:祖父大人如何如何……

赵煦微笑着,继续说道:“太母、母后可能还不知道吧。”

“殿上的这位夫人,乃是包绶的续弦,其嫁过去时,包绶原配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女……”

“而夫人视若己出,一视同仁,悉心抚养,可谓贤德!”

此话一出,满殿都是惊叹声。

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命妇,也就是宗室、外戚、勋贵、大臣家里的正妻。

这些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万一不幸,留下的儿女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对她们来说,当然会想要一个像文氏这样的继任者。

便是太皇太后与向太后,看向文氏的眼中,也充满了欣赏。

“善!”太皇太后赞叹着,问道:“文氏……”

“臣妇在……”

“可有诰命?”

“奏知娘娘,臣妇德行浅薄,无功朝廷……”

“汝乃贤德之人,当受诰命表彰!”太皇太后一锤定音。

向太后也道:“娘娘所言甚是。”

对统治阶级而言,怎么忽悠人始终是统治的核心问题。

而文氏和那位永嘉郡君崔氏,在两宫眼中,就是典型的榜样。

通过推崇和褒扬她们,来向其他人,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来传递一种政治信号——你们应该效仿。

文氏受宠若惊连忙跪下来谢恩。

赵煦瞧着,微微抿了抿嘴唇。

虽然,其实他很清楚,文氏嫁给包绶,其实是文彦博的一种权术手段——文氏嫁给包绶在元丰初年,当时吴充为相,旧党正在对新党反攻倒算。

包绶这个包拯的幼子,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了。

不然,为什么包绶的原配不是文家女,而是一个地方官的女儿呢?

然而,那么大一个包绶,就在那里放着。

为什么偏偏是文彦博愿意嫁孙女给他?

当年包拯在朝中的朋友、知己也不算少啊。

富弼、张方平都和包拯算是朋友了。

他们为什么不嫁孙女?

是没有吗?

还是舍不得,将那么大一笔嫁妆,送到一个看似不可能重新崛起的包家幼子手里呢?

严重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质疑他们——到底有关心过老朋友包拯的儿子吗?

所以,其实文彦博这个老狐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至少在老狐狸中,算是很讲义气的人。

旁的不说,温成张皇后都死了这么多年了。

迄今,张家人都在接受文彦博的经济资助。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赵煦才愿意和文彦博一起玩游戏。

甚至将其推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因为赵煦知道,文彦博这个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喜欢倚老卖老,爱摆谱,满肚子的算计和城府。

但文彦博在政治上的人品,比较过硬。

这个时候粱惟简已经带着永嘉郡君崔氏,到了殿上。

“臣妾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崔氏今年已经将近五十岁,但整个人看着却仿佛有六十了。

她微微有些驼背,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件比较旧的命妇章服了,头冠上的饰品更是稀少的可怜。

两宫一看崔氏的打扮和模样,就对赵煦的话信了夫人请到殿前来坐。”

“另外,命人立刻去制作永嘉郡君与文夫人入宫的信物!”

太皇太后点点头:“去办吧!”

对她来说,崔氏和文氏,可能是她今天晚上收到的最好的贺礼了。

这就是两个人形祥瑞。

为什么?

去年官家即位后,地方有司,就疯狂的开始上报朝廷——俺们这里出孝子啦!

树立起了好几个孝子的典范。

同时还拼命的向朝廷推荐神童——俺们这里的某某某,才十来岁就已经会写诗,能通读经义了。

这股风潮,直到官家的聪俊,传遍天下,以幼冲之年,通读春秋、尚书,然后开始参与政事,才慢慢结束。

皇帝都这么牛了。

就不需要再立典型了。

因为朝廷上的皇帝就是典型。

而对两宫而言,抚养、教育孤儿平安长大的寡嫂、贤惠的妻子。

也是同样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回到死亡前 封神之请尽情吩咐妲己 锦帐春慢 美娱1982 拒绝洗白后,疯批摄政王撒娇求宠 要你爱我很难吗 溺宠一品小狂妻 病娇boss,我超甜! 解梦师在娱乐圈 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