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七十二章 科举作弊和反作弊(3/3)

于是,在大宋朝带小抄,已是科举的习惯和传统。

不带小抄的,反而不正常!

你不带小抄,那肯定考不过别人。

自然,赵煦也不能否定真庙的‘英明政策’。

不过没有关系!

赵煦有自己的办法!

他略作沉吟,就对章衡问道:“章卿,今之科举,朝廷许带的书籍是?”

章衡答道:“回禀陛下,按都堂所请,今年科举,许带者乃是《元祐敕令》、《字说》以及《三经新义》!”

赵煦点点头,继续摩挲着双手。

科举,自然不是什么书都不准带的。

若是这样的话,考生们万一用错了典,犯了忌讳,冒犯了某位先帝的名讳、宰执的名讳咋办(北宋不止要避讳皇帝和先帝们,还需要避讳宰执,甚至宰相的父祖有时候也需要避讳!)。

所以朝廷每次都会公布需要避讳和注意的字词。

称为某某敕令。

今年都堂就在奏请了向太后后,公布了元祐敕令,将应该避讳、注意的东西,都做了规定。

自然,考生们不可能全部记住。

于是,只能允许他们抄录一份,带进考场。

此外,过去的诗赋取士和现在的经义取士,都需要借助参考书。

诗赋,必须有韵书作为参考。

而经义的话,因为如今科举是用王安石的字说和三经新义作为参考书目来取士。

可这天下士子,并非都是新学弟子。

还有大量的旧学士人!

这些人别说学新学了,看一眼王安石三个字都觉得恶心!

但科举题目,却都是根据新学来出的。

那怎么办呢?

没办法,只能允许所有人携带字说和三经新义进入考场,作为参考书目。

这些都是怀挟的漏洞。

很多人都将小抄,夹在书缝里,带进考场。

此外,衣袍、袖子和带进去的吃食,也都是天然的作弊工具。

赵煦在现代,就专门水过一篇宋代科举舞弊的论文。

对这些事情,心里自然门清。

当然,也早有破局之法。

他看向章衡三人,道:“章卿、范卿、文卿……”

“这样,三位爱卿回去后,以贡院的名义,向朝廷建议……”

三人都低下头去,竖起耳朵聆听。

“第一,朝廷悯贡生抄录图书之苦……”

“乞太学并国子监,刻录元祐敕令、字说、三经新义等许带书册,并依今岁贡生人数,一并赐给!”

“这第二……朝廷礼遇士大夫,然,怀挟者不公,乞有司制贡生之考衣,其入考场者,人皆赐衣,皆当更衣然而方许入场!”

章衡三人听着,都是咽了咽口水。

他们都知道,这是圣政!

没有任何人能挑出这两个办法的错。

天下士子,也都将因此,对提出这两个办法的他们歌功颂德。

道理很简单——他们什么都没干,就能白得一套新衣裳和三本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赚的。

有此二策,今年的科举,必将成为舞弊情况最少的一次科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狂傲为仙 头号炮灰[综]. 驭鬼邪后 女鬼哪里跑 死神之被迫营业 贵妃难为 娇女谋略 仗剑而行 星际修真学园 百世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