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1/3)

送走吕公著和李常,赵煦坐在坐褥上,眯着眼睛。

“这次风波,都堂大概率会拿出一个限制御史言官的章程来……”他轻声呢喃着。

大宋朝的宰执们,或者说统治集团的高层,其实一直都想限制御史言官的权力。

只是历代赵官家对此一直是严防死守。

便是英庙中风卧床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减少过对御史言官的支持。

这是因为赵官家们很清楚,御史言官就是用来敲打和鞭策大臣的工具。

也是限制相权,杜绝权臣出现的屏障。

更是控制国家政策走向的缰绳!

无论是谁,不管他曾经有多么受赵官家信任,政绩有多么出众。

一旦其失去赵官家的信任,御史台的弹章,就会立刻找上门。

他若体面,就会自动求去。

他若不体面,御史们就会帮他体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御史台,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意志。

而且,越发的不受控了。

赵煦想起刘安世的那篇札子,神色越发冷冽。

一个工具,有了自己的想法。

甚至开始揣度主人的智商,并开始想办法利用主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无论赵煦的屁股,是坐在封建 帝王这边,还是国家统治者这边。

前者,刘安世已然不忠。

不忠之臣,自弃于天下!

后者,刘安世这种人就是危险和动乱之源!

必须狠狠镇压!

杀一儆百,以谢天下!

这样想着,赵煦就对自己身边的童贯吩咐:“童贯,且去告诉冯景……”

“待都堂集议结果出来后,让汴京义报立刻去找蒲宗孟、崔台符、王子韶还有王存,邀约几篇抨击御史言官,捕风捉影,危害社稷安定的文章!”

这几个都是被事实证明的皇权忠犬。

节操是没有的,风骨是不存在的。

赵煦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

从不讨价还价,也从不迟疑。

所以,每次有这样的文宣机会,赵煦都会想起他们。

“另外……”

赵煦将头靠在坐褥后背上:“让汴京新报,在明天全文刊载刘安世的弹章!”

“告诉石都知……把探事司去联络活跃京中瓦肆、勾栏、堆垛场、酒楼、脚店的说书人、小报讲解艺人以及其他在百姓中有着影响力的人……”

“让这些人,宣讲御史言官,若肆无忌惮的捕风捉影,造谣攻击宰执元老,将造成的危害!”

“诺!”童贯领命而去。

赵煦则靠着坐褥,眯着眼睛,摩挲着一双小手。

键政,是大宋城市中闲汉们最爱的事情。

尤以汴京为最!

这是因为,汴京百姓的识字率,冠绝天下州郡!

在经过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以及王安石的熙宁兴学,这两波大规模教育普及运动后。

如今,大宋朝的整体识字率,可能已经达到了一成(程民生《宋代文化水平研究》考证约是百分之武,将慈圣光献逼回内廷。

这两个事情,在如今已是大宋佳话。

然而,放在历史上看的话其实是很哈人的。

大臣参与皇室家事,直接干涉、决策,甚至代替皇帝拿主意。

无论大臣们打的旗号,有多么光明正大,事实就是——相权在篡夺皇权。

熙宁之后,事情就更进一步了。

王安石公开以‘师臣’自居,并公开宣扬起他那一套‘天子循天道,辅臣循人道’的歪理邪说。

其以周公自诩,直接挑战天子乾坤独断的权力。

所以,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之后,只坚持一年多就被罢相。

因为,先帝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王安石和他所宣扬的新学,正在威胁皇权。

他想要限制皇权!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于是,才有了元丰初年,旧党势力的大回潮。

吴充拜相后,对新法的反攻倒算,甚至就是在先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奈何……

李常心中闪过,元丰初年的那些波云诡谲的往事。

一般人都只知道,吴充因为被文及甫、吴安持牵连,被罢出知,死于赴任路上。

但那只是表像。

吴充真正被罢相的原因,只有一个——新党的人不讲武德!

他们在发现,旧党可能重新执政后,开始从企图限制皇权,走向无底线的逢迎皇权。

先帝于是又吃起了回头草。

王珪、蔡确,先后拜相,元丰政治开始走向了皇权的一言堂。

正是因此,江宁的王安石,才会心灰意冷,甚至开始穿上僧袍,寄情于山水与修禅之中,不问世事,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秦时之七剑传人 宠妾记 宠物小精灵之优雅不优 最强区小队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 爱暖情森 三国之战神潘凤 星际重生之御姐替身的复仇风暴 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 洪荒之太乙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