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陈友谅亡矣!(1/2)
朱元璋依然选择了火攻。>
几百艘火筏冲入了陈友谅的舰群中,顿时引起了连锁反应。>
湖口水域较狭小,巨无霸相互挤压在一起,反应能力更加迟钝,陈友谅大呼不好,赶紧奋力向泾江口突围。>
好不容易突围了一半的力量,眼看就要到达泾江口了,陈友谅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但这样的形势,才是朱元璋的布局,陈友谅离开湖口,其实是离死亡更进了一步。>
泾江口布下了天罗地网,身后还有朱元璋的追兵,陈友谅完矣!>
腹背受敌也要决一死战,这已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眼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铁舰,在一艘接一艘地燃烧,自己的将士们在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陈友谅的绝望情绪,也在一分一秒地加剧。>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长江里翻腾的浪花,就在眼前啊,还有武昌城里他的子民,也在翘首期盼着皇帝的凯旋……>
但漫天的炮火和硝烟,更加真实地出现着,很快打破了陈友谅的虚幻梦境。>
死神在慢慢向他逼近,火光中,一支利箭正在朝他飞过来!>
利箭正中了陈友谅的左眼,而且穿过了他的头颅,一代枭雄轰然倒下……>
战斗还在进行,没人知道陈友谅已经毙命,陈军部队依然在垂死抵抗,这是求生的本能,并不代表对陈汉政权的誓死效忠。>
这种士气让朱元璋都震撼不已,困兽之斗真的很可怕!>
傍晚时分,残阳如血。>
“友谅死矣!”>
刘伯温慨然说道。>
“赶紧替我写篇《祭陈友谅文》!”>
朱元璋大叫一声,此时此刻,所谓英雄惜英雄,陈友谅是个很好的对手,赢得了朱大帅的尊重。>
或许,朱元璋此举是在演戏,但也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树倒猢狲散,陈军失去了核心,便彻底丧失了斗志,只有张定边趁乱救出了陈友谅的次子陈理,仓惶逃至武昌城。>
鄱阳湖大战渐渐落幕,四天的战斗惊天动地,这是元末明初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朱元璋胜利班师回朝,应天城沸腾了,老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奔走相告、载歌载舞,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朱大帅这次选择了默认,他没有阻拦这样的欢庆仪式,等于接受了百姓对他的膜拜和唱诵,他的政治抱负又坚定和明晰了很多。>
但有一个人永远要保持冷静,他善意地提醒着大帅:>
“别忘了,陈友谅虽然死了,但他的大汉政权依然存在,武昌城里继续飘荡着他们的旗帜,陈理又坐在龙椅上了。”>
刘伯温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的事业还没有完全成功,天下依然在混乱中。>
那就要彻底收拾残局了,朱元璋的头脑很清楚,也不会让将士们完全躺在功劳簿上,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便发出了解放陈汉地盘的命令。>
徐达继续统领大军前往武昌城,陈理犹如他爹友谅的作风,防御抵抗能力依然强大,令徐达这个常胜将军头疼不已。>
围攻了近一个月,徐达仍然没有攻下武昌,朱元璋只好让徐达的主力去解放其他地区,只留有少数军队继续围困。>
朱元璋亲自赶到了武昌城下,现在陈汉政权的势力,只剩下武昌这座孤城,陈理最后绝望地出城投降了……>
这标志着朱元璋赢得了整个南中国大部分地区,也奠定了他在各路义军中老大的地位。>
人们都比较喜欢盖棺定论,陈友谅和他的大汉政府彻底覆灭了,历史要对胜利者和失败者做出评价。>
最后一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友谅是真小人,而朱元璋是伪君子!>
前者杀了主子徐寿辉,背上了弑君的恶名,不过,陈友谅自始至终都在明说,就是他干的。>
而后者先杀了郭天叙,后来又杀了小明王,但是,朱元璋却始终在演戏,这不是他干的!>
朱元璋能团结一切力量,为他服务,并很会处事技巧,让人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自己却从来不会用真心去回报。>
而陈友谅表里如一,也有很强大的组织控制能力,但世间只有一个刘伯温,让上天赐给了他的对手,并没有垂青自己。>
这就是命,当运势不在自己一边时,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它该有的样子。>
1364年正月,朱元璋终于有动作了,陈友谅已死,他的政治野心便暴露了出来,自立为吴王,建立了百官司属。>
这是他将成为皇帝的预演,或者说是一次积累经验的练兵机会,皇帝他没当过,龙椅也没坐过,提前体验一番很有必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纺织工
林浩乔可欣全文完整版
修仙新闻
杀手嫡女凰权至上
重生之少女神棍
校花的超级保镖
星之守护神
剧组异实录
庶人
海岛里的超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