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先生计将安出?(1/2)
话分两说。>
小人物陈功在欢庆他的小生活,不敢说甜蜜,但至少踏实。>
而朱元璋此时心急火燎,召集了文武大臣,正在大帐里焦虑不安地来回踱步。>
他在等一个人。>
事实证明,刘伯温确实与众不同,因为帐中的这些高人,他们的所谓计谋,已经让朱元璋丧失了信心。>
“陈友谅的舰队天下无敌,纵使韩信复生,也无法阻挡啊!”>
“是啊,倒不如与他和谈,献出几个城池,也好保存我们的实力。”>
“不如放弃应天,退守紫金山……”>
文臣武将似乎已经下破了胆,朱元璋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快传刘伯温!”>
朱元璋已经忍无可忍了,侍卫快马加鞭赶到了孔庙。>
刘伯温早已收拾停当,正在门口等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当中。>
“有请刘先生!”>
侍卫调转马头,刘伯温也迅速骑上另一匹战马,火速向大帅府而去。>
大帐中,众人还在激烈争论,朱元璋早已没了兴趣,眼睛一直朝帐外注视着。>
终于盼到了大救星,朱元璋立刻和刘伯温进入了密事……>
“先生计将安出?”>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
“先将主张投降和退守的人杀掉,才能破敌!”>
刘伯温直截了当说道。>
“元璋也不同意退守,更不会投降,此事先不急,请先生讲讲如何退敌吧!”>
朱元璋依然在直奔主题。>
“陈友谅只用了三天便攻下了太平,究其原因,还是他的水军强于我们,与陈友谅交战,不能水战,而要陆战!”>
朱元璋点点头。>
“只要我们设法将其引到陆地上来,提前布置好俘兵,便可一举击溃敌军!”>
刘伯温胸有成竹道。>
“先生与元璋不谋而合了!”>
朱元璋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但如何实施诱敌上岸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行。>
朱元璋向刘伯温投去了期待的眼神。>
“听说大帅军中有个叫康茂才的人,他与陈友谅旧时交好,可以让其给陈友谅写信,我们来个里应外合。”>
朱元璋闻言甚喜,紧接着又皱了一下眉头。>
“此计好是好,但陈友谅生性多疑,未必会相信康茂才。”>
“大帅,伯温早给康茂才准备好了‘鱼饵’,不会让其空手去诱陈友谅这条大鱼的。”>
刘伯温淡淡一笑,继续说道:>
“陈友谅要向进攻应天,必从长江水道而来,那三叉江上的江东桥,是首当其冲的障碍,陈友谅不会不知道。”>
“让康茂才在信中言明,他已经挪开了江东桥,为其铺平了进入秦淮河,直抵应天城墙之下的道路,陈友谅定然会大喜过望!”>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立刻舒展开来,刘伯温果然有大智谋。>
“陈友谅一向急功近利,而且自恃有强大的水军,现在正是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的时候,这样的人,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很有道理,一个人在急剧膨胀的时候,就会一叶障目,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了。>
“好,就按先生的计谋行事!”>
“大帅,我们要在江东桥下埋伏重兵,一定要打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不能让他的水军继续前进,只有逼退其水军,让其上岸防御,我们才能实现真正在陆地上,彻底打败他的计划!”>
刘伯温的谋略首尾兼顾,将这次的战略考虑的非常细致周到了。>
二人终于走出了密事,大帐内的文武还在叽叽喳喳,一看到大帅,立刻闭上了嘴巴。>
朱元璋将刘伯温的战略决策交给了李善长,意在让他安排执行。>
“大帅,我们拒敌都尚恐不及,为何还要诱其前来进攻啊?”>
李善长非常害怕,此举倘若有个闪失,陈友谅岂不兵临城下了吗?>
刘伯温冷笑一声,对李善长的担忧嗤之以鼻。>
其他文武见状,不敢再妄议,既然大帅已经决定了,坚决执行就是。>
康茂才已经出马了,他派手下亲自将信件,送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陈友谅阅完信后,两眼在放光。>
“康老先生身在何处?”>
“在守江东桥!”>
“什么桥?”>
“木桥!”>
陈友谅与信使一问一答道。>
“好,回去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穿之拯救美强惨
极品异能教官
考进北电后,我成了世一导
重生之狙击手
极品丫鬟
NBA之猛龙过江
非爱不可
绝恋之至尊运道师
逆行武侠
养个千年女鬼来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