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皇太子拜师(第二更,求推荐票啊!)(1/2)
似乎看出朱由榔在想什么,文安之和声道:“陛下,老臣也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做一些事情。老臣年迈不能披甲上阵执剑杀敌,但教书育人这种事情还是能做的。太子殿下是大明的未来,老臣愿意倾囊相授,还望陛下准许。”>
文安之这番话说的极为真诚,朱由榔听了直是十分感动。>
这种忠直赤诚的臣子,大明还是太缺了啊。>
“文阁老,朕准了。”>
朱由榔微微颔首,转向韩淼吩咐道:“去把太子叫来。”>
“遵旨!”>
韩淼躬身领命退出殿去。>
过了约莫半炷香的工夫,皇太子朱慈煊便被带到殿外。>
经过至奉节抚军一事的历练,他的眼界与胆识已经有了不少的提升,再不是那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金丝雀了。>
在内侍的唱诵下,朱慈煊躬身进殿,冲朱由榔跪倒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道:“朕唤太子来是为了拜师一事。文阁老躬忠体国,才学满腹。朕欲让你拜文阁老为师。”>
朱慈煊来的时候就听韩淼提醒,心中早已有了准备。>
“儿臣谢父皇恩典。”>
说罢他转身冲文安之拜道:“请文先生收孤为学生。”>
文安之满受此礼后起身将皇太子朱慈煊扶起,感慨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必定竭尽所能倾囊相授。”>
朱由榔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
有明一代尊师重道的礼节还是执行的很到位的。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
除了拜师时皇太子需要向恩师行跪拜大礼外,臣子给皇太子授课时,皇太子是要站着听课的,以此表示对先生的尊重。>
而在清朝,这却是彻底反了过来。>
臣子给皇子讲课要下跪,没错要下跪!>
这简直颠覆了华夏几千年尊师重道的传统。>
纪晓岚就因为一次给皇子讲课时没有跪着,被乾隆严厉斥责,认为他不守规矩。>
这简直是本末倒置,贻笑大方。>
当然,明代太子在听先生讲课时先生虽然不用下跪但也要站着。>
能够享受皇太子叩拜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就是在拜师礼上。>
礼毕,朱慈煊便算是正式成为了文安之的学生。>
朱由榔还是感到有些欣慰的。>
常言道能者多劳。既然文安之自己执意要做太子的老师,朱由榔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
只希望朱慈煊能够跟着文安之多学些治国之术,他百年之后可以继承皇明大统成为一代圣君。>
...>
...>
南京龙江关,废弃多年的龙江船厂重新启用。>
在施琅的建议下,龙江船厂优先赶制大型海船。>
在嘉靖朝之前,整个大明八成以上的大型海船都是龙江船厂造出来的。>
譬如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就是出自这里。>
极盛之时,光是这里的工匠便有四百余户,吃住都在船厂里。>
造出的船只据记载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后来因为海禁政策龙江船厂废弃。>
反倒是隆庆开海后,福建等地造船业飞速发展,福船成为了主流船型。>
施琅被清廷派来江南是要对付占据舟山的郑成功、张煌言部明军的。>
思来想去若在浙江沿海造船,一来容易被明军发觉提前做好准备。二来还需要征调工匠十分繁琐。>
但若是重新启用龙江船厂,则事情变得简单许多。>
南京城中有现成的工匠,现成的船坞,甚至连河道水闸都是现成的。>
只要疏通疏通,修修棚子就好了。>
施琅现在缺的是时间,要的是效率。>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一批能够与郑成功水师抗衡的海船来。仅仅靠郎廷佐、管效忠、梁化凤之流手中的海船,就贸然跟郑成功开战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没有人比施琅更清楚郑氏水师的强大,只有做到至少五五开他才会主动出战。>
不然若是届时清军战败,他在清廷和顺治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施琅自打降清后在京师赋闲多年,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他自然不能轻易错过。>
好在郎廷佐此人不是专权贪功之辈,对施琅的建议悉数采纳。>
照这个节奏下去,用不了多久施琅就能拉起一票海船。>
火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在大规模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娱之星途
骂谁害群之马呢,叫我警神
封神之散人萧升
猎人之念兽蛞蝓
新蜀山传
护花狂少
上层精灵的传说
魔门败类女主
游历影视万界
最毒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