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舟山,舟山!(第二更!求推荐票,求追读!)(1/2)
舟山。>
张煌言望着不断拍打礁石的浪花,一时神情恍惚。>
“吾于君母恩俱未报,若母尸不获,毋收吾骸。”>
他的耳畔又想起张名振的遗言。>
永历九年他和张名振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张名振着缟素入舟山城,遍觅母尸,哀动三军。>
岁末,忧伤成疾的张名振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便说了那句话。>
随后他猛然起坐,击床而逝,死不瞑目!>
那时张煌言就在他身边!他忘不了那个场景,这辈子都忘不了!>
除了鲁王,张名振可谓是张煌言这辈子最重要的人。>
他们之间是同僚,是朋友,是至交。可惜斯人已去独留张煌言一人。>
张名振的遗愿是抗清振明,张煌言当然不会忘记。>
即便张名振不说张煌言也会抗争到底。>
哪怕只剩一兵一卒,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不会皱一下眉头。>
他忘不了扬州十日,他忘不了嘉定三屠,他更忘不了舟山城破时百姓们绝望的眼神。>
他二十五岁时就随鲁王来到舟山,如今已经三十有九,终于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了!>
这些年来舟山几度易手,张煌言发誓有朝一日他要收复舟山!>
如今他做到了。>
他不会忘记历史,也不敢忘记。>
每每熟睡之时猛然惊醒,涕泪横流。>
那些垂死挣扎的百姓就像在他眼前一样,喊他报仇。>
嗯,报仇...>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所以张煌言不会忘记。>
这次他和延平郡王郑成功合兵北上入长江奇袭,一度克瓜州、镇江,眼瞅着就要打下南京,结果功亏一篑。>
好在延平郡王收到天子来信多留个心眼,及时撤退这才没有折损太多兵力。>
退守舟山也算是个备选方案吧。>
伪清两江总督朗廷佐真是个狡诈之辈。>
一开始他见明军势如破竹,便虚与委蛇,派使者主动来到明军阵中向郑成功表示他有心投诚反正。>
但实际上他是为了拖延时间。>
待清军援军赶至,朗廷佐立刻变脸,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要不是明军早有准备,还真会被朗廷佐坑到。>
万幸的是明军主力得以保全。占据舟山后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初读这首词时张煌言不过刚刚及冠,还是个不知世事的公子哥。>
他当然没有太多的感触。>
可当他二十年来经历这许多后顿觉此词字字是血泪。>
前朝他最佩服的是岳武穆、辛稼轩,本朝他最佩服的是于少保、卢建斗。>
这些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忧国忧民的真丈夫,他张煌言自愧不如。>
至于名利得失甚至是从龙之功,张煌言反倒是看的淡了。>
当初他拥立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也是出于家国天下,而不是存了私心。>
后来经历唐鲁之争,绍武帝与永历帝争权等种种,他便意识到只有统一的大明才有可能振兴。>
如今唐王一系已绝,靖江王一系已灭,鲁王也自去监国称号。>
大明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永历天子。>
他与郑成功皆是明臣,而不是某位亲藩大王的臣子。>
想清楚了这一点,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哈哈,苍水,苍水兄好消息啊!”>
正自凝思间张煌言忽然听到有人在喊他。>
寻声看去,不是郑成功又是谁?>
“啊,大木来了。”>
张煌言面上露出一抹笑意,拔步上前迎去。>
“是什么好消息把你堂堂延平郡王高兴成了这个样子?”>
有一段时间,唐鲁之争十分激烈。>
那段时间张煌言对郑成功的态度也很不善。>
但后来随着隆武帝、绍武帝相继殉国,鲁王去监国称号,永历帝成了唯一的君王,他们之间的隔阂慢慢也淡开了。>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大明。>
继续争斗下去,不用等清军发力自己内部就崩了。>
“哈哈苍水兄,是重庆方面的消息。陛下收复重庆了!”>
张煌言闻言愕然。>
如今大明只有一个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猎人之念兽蛞蝓
刀尖之上
绝世保镖
将军家的小娘子
异形君王
好莱坞成神记
征服游戏,高冷老公太危险
黑夜时代
我的极品姐妹花
御灵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