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连门都没有(3/4)
>
“天气渐冷,长安城中多了些饥民,太史令德高望重……”>
李淳风面色一僵。>
那些人传话不许捐钱给长安县,老李也是知道的。他不喜欢沾惹是非,所以……>
“此事……”>
贾平安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就诚恳的道:“太史令视名利如粪土,难道还在意那些人的威胁?”>
这个倒是,李淳风不在意升官与否,在意的是能否有研究的机会。>
“只是……”他一拍案几,“罢了,老夫捐五十贯!”>
这钱不多,却是一个好开头。>
“太史令高义,长安县却不能忘怀,这不……长安县的父老乡亲托某带来了牌匾。”>
“某亲自去太史令家中给挂上。”>
“行行行。”李淳风的脑海里马上就成了科学的海洋,一人在里面遨游。>
他觉得就是送个牌匾的事儿,真心不算事。>
……>
长安街头多了一长串队伍。>
五香楼的乐师们此刻坐在敞篷马车上,有些忐忑不安的看着前面的贾师傅。>
“鼓声起……”>
咚咚咚!>
鼓声一起,朱雀街两侧的路人都纷纷看过来。>
“乐声……起!”>
笛子一吹,让人不禁神清气爽。>
“琵琶赶紧!”贾平安觉得自己就是个乐队指挥,很是忙碌。>
琵琶声音如珠走盘,更是引得不少人来围观。>
王琦得了消息,不禁冷笑道:“他贾平安这是在哗众取宠!”>
陈二娘看了他一眼,目光迷醉。>
巡行的队伍缓缓前进,贾平安见人越来越多,就喊道:“把牌匾弄出来!”>
包东和雷洪二人把牌匾举了起来。>
众人一看,有识字的喊道:“是慈善人家。”>
这是何意?>
众人不解。>
包东大声说道:“入冬以来,长安城中多了些饥民,陛下令各处接济,长安县的崔明府去了不少人家求助,这不……太史令李公就率先捐了五十贯,长安县的官民心中感激,可不能让做好事的人默默无名吧,那如何激励众人?”>
“看看!”他指指牌匾。>
“慈善人家,这便是长安县官民对太史令的感激之情。这便送到府上去。”>
众人跟着到了李家,家人闻讯出来被吓了一跳。>
“某刚从太史令那边来。”贾平安一脸诚实可靠的模样。>
“要让慈善人广为人知,挂起来!”>
牌匾被挂了起来。>
“慈善人家,诸位看看这字,乃是崔明府所写。崔明府书法了得,看看……下面还有崔明府的落款。”>
包东退后,带着人拱手,“多谢李公。”>
百姓们跟着行礼,“多谢李公。”>
有人捐助就是好啊!>
但……>
某户人家里,男主人怒道:“某也捐了,为何没有牌匾?”>
仆役说道:“郎君,这是长安县给的牌匾。”>
男主人捂额,“忘记了,说是不给长安县,可是……”>
人都好名,做了慈善要个好名声无可厚非。>
“阿耶!”>
一个少年进来,行礼后说道:“阿耶,先前孩儿在外面听到了有人说太史令家得了慈善人家的牌匾,咱们家也捐了钱,为何没有?”>
少年都有攀比心……>
男主人一脸郁闷,“为父去问问。”>
长安城中,这样的事儿在数十户人家中发生。>
等李淳风下衙后,发现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带着钦佩等情绪,不禁愕然。>
路上他遇到了几个女子,女子们福身行礼,“李公高风亮节!”>
这个……>
路人纷纷看过来,议论纷纷。>
“是太史令,他捐了钱给饥民,长安县给了慈善人家的牌匾。”>
“是个好人。”>
崇敬的目光伴随着李淳风一路到家。>
而王琦已经要疯了。>
“那些人问为何咱们这边不给牌匾,去做,让人抓紧做,晚上也不停。”>
有人去安排。>
陈二娘安慰道:“慢一些就慢一些吧,此事是贾平安出手,太史令与他有些交情,想来是抹不开情面。”>
王琦摇头,“人皆喜欢名声,概不例外,贾平安想出了送牌匾的法子,是个好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棺娘子
迷途
小地主
神级巫医在都市
全服通缉
华娱之光影帝国
我的美好生活
皇叔不可以
重生八零有宝妻
经济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