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1.第161章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1/2)

161.第161章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作者: 安静l

第161章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刘备在与诸葛亮相见后,便向他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意思是: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正确的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便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谋略又不够,所以一直失败,直至今日。

然而我的志向仍未平抑,热血依然沸腾,敢问先生可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为刘备定策,“先取荆襄,以为根本。联吴抗曹,进军益州,三分天下”的战争策略。

以后刘备集团的军事谋略和战争部署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策略来走的。

可以说,正是诸葛亮隆中定计,奠定了刘备集团争霸的理论基础。】

【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概括为八字战略:避强,依强,击弱,强己。

这八个字为刘备的崛起做了战略指导,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成功不仅来自于天时,人的谋划也非常重要。

诸葛亮列举了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的对决,来说明人谋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大功绩:孤身入吴,联吴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略荆楚。

蔡氏和刘琮在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遂遣使投降。

当时,诸葛亮曾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可惜刘备不忍心夺取刘表后人的基业,错过了最好的攻取荆州的机会。】

刘彻看到这儿忍不住点点头,道:“刘备礼贤下士,且有仁义之心,我大汉皇族的风范尚且延续.”

李世民微微摇头道:“刘备有时候就是过于仁义,以至于有些妇人之仁了”

“装过头了就是虚伪,不过能够虚伪一辈子,也算是一种本事。”

【刘备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同年,刘备败走夏口,刘备军团危在旦夕,顷刻间即可能覆灭。

就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孤身前往江东,来游说孙权,联吴抗曹。

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观望事态的发展。

诸葛亮到达柴桑后,便立即面见了孙权并为孙权分析局势。

面对强大的曹军,东吴君臣,或战或降,意见不一。

孙权本人也是下不定决心,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便趁机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听后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又问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开始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刘备麾下士兵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

又指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民心未附。

曹操若是强攻江东,结果必败。】

【孙权听后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终于决定联刘抗曹。

他派出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正好爆发瘟疫,于是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曹操这一败,使得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

“咦?草船借箭,借东风呢?苏上神怎么不说?”

“傻瓜,那都是假的,是罗贯中编的!”

“我得为周瑜伸个冤.赤壁大战的功劳就这么平白被诸葛亮给分走了!”

“诸葛亮虽然没有演义里那么神奇,但他的作用还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大功绩:占领荆南,兵定益州。

赤壁之战后,江东安定。

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

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有了荆南四郡作为立足地后,按照之前《隆中对》时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他们这时候就应该要进攻益州了。】

【益州被称为天府之国,因为少经战火,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但是益州之主刘璋谙弱,军民思得明主,于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手握七十万大军,本公主无敌了梁月向华月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王妃带崽和离后,暴戾摄政王他疯了 孽欢,美人出墙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萌宝归来:爹地快签收 求救异世之旅 夜色佳人 寒门状元